人生是無常的,死神就常常在我們的身邊,所以我們要時時準備迎接它的來臨。然而要避免無常的出現,當我們發現身體那裡有毛病時,就要趕快去看醫生檢查一下。密教重在身心兼修,行者不可以疏於照顧自己的身體。
在修心方面來講,就是達到心的清淨,但我們的身體也很重要,人到了一定的年齡,就會百病叢生,這是很現實的。所以真佛密法有金剛拳、六日體功法、七重輪運動等功法來鍛練身體,這些我們每天都可以選一套來段練。氣功也可以段練身體,但它不能取代究竟的修行,而是幫助身體氣血運行的一種方式。
一個人假如身體不好,平時無論多有本事,無常來到的時候,就要靠積聚的種種善緣和功德,有了功德的力量,自然會有好的終點。歐洲一個分的堂主,才五十出頭的年紀,突然間就往生了,當時正巧有上師在,可以為他做超度,也得到了師尊的加持,他這樣的往生可以說是一種善終。
我們看在娑婆世界死亡的事,如果是自己的親人的話,就會覺得很傷心,不是自己的親人就不覺得是一回事,但在佛法上來講,死亡後能夠往生是第一種好事,有位真佛宗弟子,他在他父親往生時唸《大悲咒》及《高王經》,而且依照師尊的教導,在父親的耳邊不停地囑咐他的靈識向著光的地方去,要跟著師尊及佛菩薩走,結果他父親走的很安祥。 他請真佛宗的上師為父親做了超度,分堂的同門幫忙助念迥向,過後有一位參加的師姊說看見四大天王降臨,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降臨,觀世音菩薩手持一朵蓮花,親自接引亡靈上升西方極樂世界。
後來他的家人連續三晚發夢,第一晚是見老人家穿著一襲青袍,有四位護法金剛護持,從空中降臨;第二晚夢到觀世音菩薩,手上拿著一朵花;第三晚的夢就是第一晚和第二晚的綜合,剛好可以印證了那位師姐所看的情景,而老人家顯現的形象是非常年輕及開心的樣子,不知好過娑婆世界多少倍。
我們行者對於死亡,與世俗人的看法應該是不同的,死並不是一件悲傷的事,最重要的是死者是否能夠超生。而在有限的生命時光中,我們的修持要好小心,千萬不能墮入似是而非的陷井,迷茫了自己的本性,影響修行的大事。從以上的例子看,真佛弟子的修持不但可以利益自己,也可惠及自己的家人。
我們從佛經中,從師尊的著作中,可以學習到很多的智慧,這些智慧的應用,在日常生活中,小到衣食住行,大到生老病死,全部可以用佛法做引證的。
嗡嘛呢唄咪吽 !
蓮蹻上師
從前釋迦牟尼佛時代,他曾經對弟子說,希望弟子們聽了他的開示和教導之後,都要經過思維的思考,再去行持,也就是「聞、 思、修」的過程,所以佛教是合乎邏輯的,是經得起反覆推敲和時間的考驗的。
但很多人也會說佛教是導人迷信的,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佛教的內涵,或許是因為他們祇看到一些表面的模式,比如燒香、禮拜、燒金紙、壇城上的供品等等。當他們一知半解的時候,會說這樣做是迷信,但有些事情對他們本身來講可能還要更迷信,當他們在思想上需要解困或找個寄托的時候,或許會迷上另外的事情。
事實上,佛教並不一定要燒香,不一定要放供品,也不一定要燒金紙,這些祇是一種心靈上的表達。因為當我們要表示我們的虔誠的時候,需要借助一些有型相的東西或是以行動來表達,比如說供佛的時候,我們會擺一些生果、鮮花、糕點等在壇城,這樣可以表示你的真誠,但是如果不擺生果,我們用密教的觀想來供佛,一樣是可以的,但是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這麼高的程度,一學就學到密教,一學就學會觀想。對於初學的,我們教導他供佛要買生果;請佛菩薩要燒香,這是對於根基比較普通的人,我們用這些方便法去引導他們;對於根基比較好的,可以直接契入密教的基礎,形式上的東西都可以不用。
佛教裡面包括了五明的道理,其內容全部都很科學,而且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。五明包括:聲明、因明、工巧明和醫方明和內明。到現在五明全部可以學習的,只在西藏如拉卜楞寺這樣的大寺廟,還有一些佛學院,那些僧侶們很專注地研讀五明的知識,還是專業的水準。
我們中國式的佛寺,相比西藏來講,沒有這些學院的制度,所以傳統上來講,好像一出家,就要藏在深山或是寺廟裡面不見人,修行的內容比較偏重於內明,而在其它的四個方面較少顧及。這樣發展下來,傳統的中國佛教就形成了脫離群眾的孤立局面。實際上在原始的佛教和西藏的密宗,作為出家人與群眾不會有很大的距離,他們五明都要學習,學習醫方明的就要治病救人,學習工巧明的,他們會繪畫或是蓋房子,學聲明的可以唱歌,與群眾不會有很大的距離。
在古代來講,人們的生活模式很簡單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物質是用交換的方式,種田的就用米去換他所需要的用品,衣服是自己裁剪,吃的菜是自己種的,在家與出家的生活差不了很多,只是住的地方有所不同,吃和穿的是靠在家人的供養,出家人住在寺廟或是深山,所以出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。
現代社會因為物質上的需求多了,社會結構較從前複雜,如果全部人都出家,就會變成沒有人做事,社會就會癱瘓。我覺得在現代來講,修行不一定要出家,出家人是修學佛法,畢業後就一心從事傳播佛教的工作,而在家的只要在你的行業之中,盡心盡力去做,發出你的才能,做老師的,培育英才,就是老師菩薩;做會計的,將數目字計得清楚正確,就是會計菩薩;做衣服的,用心將衣服做得漂漂亮亮的,就是製衣菩薩;在股票行做經紀的,盡力提供一些正確的資料給人家,他就是這個行業的菩薩........,每一個行業都是這個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只要盡你到自己的責任,你就是修行,這是一個重點。
嗡嘛呢唄咪吽 !
蓮蹻上師
《真佛報》發行至今,很幸運地得到師尊和諸佛菩薩的加持,龍天護法的護持,還有同門大德的支持,使這份阿彌陀佛的報紙,能每周一次與大家見面。
《真佛報》剛開始的時候是小小張,到現在十六版的篇幅,再加上《香港版》的兩版,共十八版,這十八版的費用完全由香港同門支持的。
在《華嚴經》中有提到:身體力行是一種供養。有一次我去到龍山寺,見到一幅字匾,原文我記不太清楚了,它的大意是說:每一個行者,他的一舉手一投足,每一言,每一行,都是一種供養,如是者,我們本能得到清淨而往生佛國。這句話也是最適合密教的行者,因為行者是自利利他,而每一個行為都出於心念,你的心念清淨的話,每一個行為都是清淨的,這就是供養。
我們時時觀想師尊住頂,觀想自身變為佛菩薩,你的一切行為都等於是佛菩薩的行為。《阿彌陀經》中有言:飯食經行,剎那間已經可以供養十方諸國土。佛與佛之間有供養,菩薩與菩薩之間一樣有供養,何況我們作為一個行者。所以我們應當時時記得,以身體力行作為一種供養,上供師尊,諸佛菩薩,護法空行,幫助做《真佛報》,是一種很大的供養和功德,因為可以利益到許多的眾生。
支持和贊助《真佛報》,以及為《真佛報》的派發做義工,都需要有一種堅持的精神,如果不堅持的話,就會氣餒放下。就象我們修行一樣,不進則退。有一位師兄,自從九七年十月開始,每逢星期五《真佛報》印好了之後,他什麼工作都放下,用自己的車去派送《真佛報》,他就是有這種堅持的精神。
《真佛報》派發出去,是有功效的,我就接觸過一些善信,是因為看到《真佛報》而來皈依真佛宗的。有的善信在看到一期之後,會主動到佛堂要求取閱;有的會要求定期郵寄,我們就會記下他的地址,每周郵寄到府上,贊助費用隨意。目前要求郵寄的同門善信有一百三十多份。
在此希望有開店舖的同門,能在店舖門口上放《真佛報》的箱架,讓有緣人經過的時候取閱《真佛報》,當他們知道哪裡有《真佛報》,他們就會去拿。不論是否皈依,只要他打開《真佛報》,看到師尊和師尊的開示,可以說是種下了佛緣,以後只待機緣成熟,走上皈依修行這條路。
我們現在也將《真佛報》寄給香港的一些重要傳媒,讓他們多了解真佛宗,以後如果有事情發生,他們可以做個比較,而作出中肯的判斷,以免導致失實報道的。
其實有好多報章也是支持我們的,有一個好消息,《星島日報》有一個心靈版,他們主動要求我們寄《真佛報》,讓他們會參考其中的內容,將《真佛報》或是《真佛宗》的消息登在《心靈版》上面。
《真佛報》的發展,對我們宗派,社會以及佛教界,都有著積極和深遠的影響,有很大的功德,是一塊大福田,希望同門大德鼎力支持,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眾志成城,讓這份報紙綿延不斷地傳播出去,利益和度化無量眾生。
電子網將是未來人與人之間最快捷的溝通方式。《真佛資訊網絡》現在做得非常好,內容和資料都很齊全。香港現在也做了一個網頁,將《真佛報》的信息在香港推動出去。
在《真佛報》上,我們會介紹網上消息,在網頁上面,也登《真佛報》的消息,兩方面互動去推廣,同時也互相結合起來,各顯優勢和特色,不但使香港同門學到更多的佛學知識,同時也可以與網上的有緣人士結緣。
香港區的網頁,會有《真佛龍虎榜》,將有數千條的佛學問題,這也是學習的好方式,每位答題的人仕答中有積分,前十名上榜,說不定師尊也會看看,有加持力的。
網頁的內容,我們準備以財、侶、法、地這幾個方面去發展。
財──以什麼方法增加我們的修行資糧;侶──修行的伴侶,如何處理家庭的倫理關係;法──真佛宗有很多法門,能達到出世和入世的圓滿;地──有關風水方面的知識。
這些都是我們目前的構想,有賴於大家的幫助和支持,使這個網頁能做得有聲有色,不但增加佛學的知識,也提高學佛的興趣。學佛給人的感覺是很沉悶,日日都要打坐,當然有相應的時候會很開心,沒有什麼感應的時候,你會覺得沒興趣,所以修行都要往自己有興趣的方面去發展,便會有一種堅持的精神,在大目標之下得到樂趣,生起歡喜心,希望大家在學佛修行,以及做菩提事業方面,都能品味到其中的樂趣和意義。
嗡嘛呢唄咪吽!
蓮蹻上師
有一位同門問起,打坐相應時的感受是怎樣的?
就我自己來說,打坐有時候會開心到大笑起來的,那種樂很難去形容,那種開心只有自己能感受到,但又不是說你真的有什麼開心的事,這種喜樂的覺受,不僅在打坐時才有,就是在行住坐臥的時候,只要稍微定一定,你就會產生那種喜悅的感覺,這種感覺跟隨著你,帶到你所去的任何地方。
在金剛界曼陀羅中,大日如來有四位侍者:金剛歌、金剛舞、金剛華鬘、金剛嬉戲。當你打坐有了良好的覺受的時候,你也會覺得,你的周遭所見所聞,都是歌、舞、嬉戲、快樂,就算是你獨自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,也不會覺得沈悶,你所聽到的一切都是美妙的音樂,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歌舞昇平,就算是走在一條很繁華的街道上,太陽酷烈,行人如鯽,但你內心的感覺是很清涼的,你所見到的人沒有憂愁,個個都像神仙,你舉步而行,腳下踏著蓮花。
這種快樂和喜悅,有些像“三毛流浪記”中的阿Q精神。我們修行是修內心,內心是一種絕對,如果內心是相對的話,就沒有快樂可言。
真理也是絕對的。這個娑婆世界的人,為什麼會有執著和妄想呢?因為是有了相對和比較,變成了有陰有陽,有一有二,跟著是三、四、五、六,有了這些執著之後,種種的煩惱,借助一些外相而產生出來。
如果你的內心保持著一種絕對的平衡,外在的環境,就不會影響到你的內心,相反地,你的內心有一種智慧的觀照,你能夠體察到外在環境變化的因緣,雖然這種觀察要依靠邏輯,但也是超越了普通的經驗。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,定能生慧的道理,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。
嗡嘛呢唄咪吽!
蓮蹻上師
首先頂禮根本傳承上師,頂禮歷代傳承祖師,頂禮法會主尊地藏王菩薩,以及壇城諸佛菩薩,金剛護法空行,感謝祂們的放光加持,嗡嘛呢唄咪吽!
今天是陰曆的七月初一,傳說中鬼門關開的日子,我們在童真堂,做這場地藏王菩薩救度密法的超度法會。中元超度,我們先走在前,等於是第一個慈善機構派米,相信是最多人來領取的。我做這麼多壇的超度法會以來,這次的感覺是特別的辛苦,全身感到很沈重,因為陰靈來得太多,所以今天的超度法會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。
一般人認為人死了以後都去了陰間,這七月就是“鬼月”,傳說是鬼門關放,作為行者,我們需要時時警惕,不要等到下了陰間,鬼門關開的時候才出來。相反地,密教行者要把自己看得很高尚,在我們的意念中,天門時常為我們打開著,我們週圍的環境都象天堂般的美妙殊勝。我們為什麼不想南天門開呢?這種觀念上的不同直接影響了行者的修持。
師尊在“虹光大成就”之中曾經提過,修行的宗旨是明心見性,但在這過程中,有“明心四過”,是行者在修持的過程中易犯的四種過失。
明心的第一個過失,是我們跟佛菩薩距離很遠。我們行者應該想到佛菩薩跟我們是很接近的,就在我們的身邊,而不是遠在天邊。我們受了師尊的灌頂以後,師尊已經常住在我們的頭頂,加持著我們,賜給了佛的果位,只看我們是否去修持,將這果位放出大光明。
釋迦牟尼佛證悟的時候說:原來眾生皆有佛性。只是眾生沒有去修持而已。其實,在鬼門關裡面的眾生,都一樣有佛性的種子,都有機會成佛,只是自性的鏡子上面,鋪了太多的塵埃,只要下一番功夫,將自性的鏡子擦干淨,就會放出光明。
行者受到根本上師的灌頂之後,就是在八識田中播下了佛的種子,這個原理相等於遺傳學上講的遺傳基因 DNA。西方極樂世界蓮花花生,以前我不明白,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阿彌陀佛,而且每一尊都是一模一樣的,還有觀世音菩薩,每一尊也都是一模一樣的。原來是遺傳基因相同的原故,行者受到根本上師的灌頂,從此等于是將我們的遺傳基因 DNA 改變了,佛的種子已經深植在我們的心中,只要將它培育出來,成就以後就是佛了。
明心的第二過,與第一個過失差不多,認為人是不能成佛的。人就是人,佛就是佛,這就違背了佛陀的教導。佛教之所以偉大,是因為它強調眾生平等,佛菩薩,眾生,四聖六凡一律平等,只是境界上的不同而已。眾生之所以是眾生,是因為有貪嗔痴疑慢和執著,不能明白因緣所生之法。有些出家人,他想佛陀就是佛陀,我還是我,有了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,修持也很難得到成就。
世界上有很多的宗教團體,很多只是拜拜和祈禱,神永遠是神,而人永遠是神的子民。雖然我們也有禮拜,祈求,以及很多的儀軌,儀式,但最主要的,是我們向神、向菩薩學習,向著祂們的目標前進。所以真正的禮拜是三輪體空,我們在下拜的時候,沒有拜的人,沒有受拜者,也沒有中間拜的這個過程,這是比較深的境界。
第三個過失,即是說佛性是會改變的。以前有個故事,是說將蚓切成兩半,那麼佛性在那一邊呢?答案是兩邊都有。佛性是一,一如二,二如一,兩邊都一樣,佛性是不變的,人都有喜怒哀樂,不是說證悟者沒有喜怒哀樂,不可以發脾氣。蓮華生大士說過,師尊也說過,人性即是佛性,密教的教理中,並不否定貪嗔痴,而是將其轉移。我們生活在娑婆世界,沒有辦法脫離現實生活,總有些事情的發生,會引發貪嗔痴與及喜怒哀樂的出現,問題是你會不會轉移。你將貪性轉移就是佛,將嗔性轉移就是金剛護法,將痴性轉移就是菩薩。
佛教有五明之學,其中的內明就是佛學,真正的佛學,是引導人們將內在的光明煥發出來,是內求而不是外求。有一首偈說得好: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汝心頭;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各自修。
醫、卜、星、相等等,只能在人生中起到助緣的作用,象一棵樹的枝葉部份,這些枝葉可以起到光合作用,吸收氧氣,吐出二氧化碳,根部是為了吸收水份,但如果沒有了主幹,那麼根和枝葉也失去了意義。另外,慈濟,救貧,做功德,這些事情同樣等于是枝葉,應當積極去做,有外功德的幫助,內功德才能夠增長,但這些都不是根本,根本是要修出內心的證悟,開發出智慧。
慧不會無端端而來,也不會因為多學些風水,醫,卜,星,相等等,而增加智慧。智慧是由根本傳承上師的加持,本尊和護法的加持,與衪們合一,這樣才能增長智慧。歸根夠底是講我們的內心,當我們的內心有光明的時候,佛、菩薩才能下降加持,與我們合一,令我們智慧增長。行者修法時與本尊合一,在平時的修持也一樣要與本尊合一,這樣表裡如一,才不會有錯。
當你有智慧的時候,一個人走到你的身邊想騙你的錢,你都會感覺得到。比如有人講:這種藥很好賣的,能醫很多種病的,你去賣會賺大錢的,你就知道不能去買,因為那是鴉片煙。智慧是無上之寶,是向內心所求得來的,當你有智慧的時候,就有一種光明在你的身上,人見人愛,平等博愛,你博愛眾生,眾生也博愛你,所以智慧有很多的好處。
今天是七月初一,傳說中鬼門關開的日子,我們在一起做一壇地藏王菩薩超度法會,希望祖先和怨親債主等得到超生。我們也要觀想天門開,師尊和佛菩薩,金剛護法時時放光加持我們,我們週邊的環境都是天界般的美好,所有的人都很友善,每一個人都是平等,我們每走一步都是踏在蓮花上。
師尊雖然退隱,但仍然想念弟子們,加持著弟子們,我們也想念師尊,有師尊的加持,再加上修持的力量,我們真佛宗的行者是高尚和超越的,即身就可成佛,我們一切的行持都是向內所求,佛性是不變的,只要依照佛陀和師尊的教導,一定會有成就的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二千零一年八月十九日
蓮蹻上師於香港童真堂開示
首先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,頂禮法會主尊藥師如來,頂禮歷代傳承祖師,以及壇城諸佛菩薩,感謝祂們的放光加持,法會圓滿,嗡嘛呢唄咪吽!
今天這場祝賀藥師誕法會非常殊勝,壇城供了很多珍貴藥材,聽說這些藥材是很補的,大家可以拿些回家補補身。
今日我們唸藥師經,經文比較長,初唸比較慢亦是很好,可以慢慢了解經文的含意。其實,我剛才有去了解經文的內容,藥師經內容與阿彌陀佛經是有些不同,阿彌陀經主要講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唸阿彌陀佛名號,是希望能夠往生,是求將來到好的淨土,所以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都是建立在淨土之上,令眾生能夠到極樂淨土去成就。
看看藥師經內容及所發十二大願,可以總括來解釋,唸藥師經及求藥師如來是求現世利益,經中所說藥師如來成就後,令一切有情與我無異,有三十二大丈夫相,八十隨形,莊嚴其身。所以,中國人很聰明,寺廟供奉三尊佛,中間是釋迦牟尼佛,左邊是藥師佛,右邊是阿彌陀佛,即是現世利益及將來往生利益都一起擁有。
我們眾生不論有學佛的或沒有學佛的,一般都有去寺廟拜拜有所求,有些會求得到,有些一直求都沒有如願,現世利益不是很容易求得到,雖然佛菩薩非常之慈悲,有求必應,但畢竟要看看自己因緣,如果有這個因緣及因果存在,你求一求,佛菩薩會加持一下,幫一幫,自然就會成事,但如果沒有這個善功德,佛菩薩想幫忙亦感困難。
記得師尊寫過一個故事,是說曾經有一人求師尊,師尊教他唸尊勝陀羅尼短咒,其實他本身是一位黑道人物,作惡無數,師尊一看他來求,不幫他又不是,去幫他,他又沒有一點功德存在。師尊傳咒,他勤唸自然得到佛菩薩加持,可以消除種種業障,但一定要有一點功德、一點善心生起,才可將莊嚴偉大密法傳給他,所以師尊當時問他,有否做過善事?他答「隨了好事,什麼都做!」問他會不會唸經,他答「什麼經都不會唸」,師尊再問他會不會唸阿彌陀佛?他答「阿彌陀佛是聽過很多遍,是會唸的」,再問他唸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?他答「唸阿彌陀是好的,是教人向善」,最後都是要他知道唸阿彌陀佛是教人向善,起了一點善心功德,師尊才會傳一句密咒給他,他跟箸唸自然有效。
很多時,眾生有病去求,你叫他去唸經,他有去唸,但生起不了善心,這樣子持咒唸經是得不到加持,雖然藥師如來發了十二大願,希望眾生消除種種痛苦,衪的光照下來,亦要我們能夠吸到衪放的光和熱,如果你是非導體,光全都反射回去,一點也吸收不了。師尊曾經講過,眾生都是在貪嗔痴中打滾,佛菩薩是發了很大願,這些願都是希望眾生能得到安樂和利益,但如果你沒有起一點善心及功德,佛菩薩即使有加持力給你,但都是微不足道。
我們修行人所行持不是貪嗔痴,而是戒定慧,是要用戒定慧去對治貪嗔痴,我們這個戒定慧是很自然的,一般眾生都在貪嗔痴轉來轉去,即使我們知道不要去貪,但畢竟無明貪念一起的時候,很容易生起了陋習而造業,因而晚上睡不能安,妄想紛飛,再看看現在娑婆世界,時時刻刻都是以暴亦暴,人的貪嗔痴及妄想令到世界非常紛亂,如果我們個個都沒有貪嗔痴,心存戒定慧,自然會產生光明,這種光明能與佛菩薩光明互相融入,自然得到加持,睡得安樂,不會有妄想雜念來騷擾自己,世界亦會祥和。
曾經師尊在西雅圖與弟子行山看水,有弟子問師尊,怎樣融入山裡面?怎樣融入湖裡面?
學佛是講融入,你只要消除了自己貪嗔痴,有光明產生出來,你才可以融入。舉個例子,密教有「眠光法」,是先觀想睡床變為蓮花,師尊現於虛空中放光,光明從頂竅進入心際,師尊光於體內又再放光,照遍全身,清除體內業障,觀想自身產生光明,光明沿中脈經頂竅上升出與師尊光互相融入,此時自身睡在光明之中,這就是融入。
剛才師尊回答弟子,怎樣融入山 、融入湖?是先將自己念頭全部放下,觀想自己心輪放光,光明沿中脈經頂竅上升出去,光照遍前面山景, 山變化為光明,山的光明與自身光明光光相照,互相融入,此時自己就是山,山亦是自己;融入湖道理亦是一樣,這種融入觀想就是我們跟佛菩薩、跟宇宙虛空合一的方法,合一是要有條件的,就是要自身能夠放光,正如剛才所說,當你時時在貪嗔痴轉來轉去,就是眾生凡夫,光明又從何處來呢!要得到佛菩薩加持,我們是先要將種種阻礙放光貪嗔痴無明惡習清除。
佛菩薩能夠慈悲眾生,因為祂們視眾生如自己一樣,當眾生受苦,等於自身亦跟著受苦,所以師尊時時講,瑤池金母、觀世音菩薩常為眾生流淚,祂們怎樣慈悲眾生啊?我自己有這個經驗,亦時時刻刻作與眾生融入的觀想,是先觀想師尊安住自身頭頂放光,光明照遍面前眾生,眾生受到師尊光一照業障消除,全部變化為蓮花童子,蓮花童子與頭頂師尊合一,頭頂師尊縮小,沿中脈入心輪放光與自身合一,此時自身與佛合一,亦同時跟眾生合一,所以佛與眾生是不異,佛與佛亦都是不異。
師尊曾經教過我們與蓮花童子合一觀,是先觀想師尊蓮花童子安住自身頭頂,蓮花童子對上是佛眼佛母,佛眼佛母再對上是大日如來,大日如來融入佛眼佛母,佛眼佛母融入蓮花童子,蓮花童子融入自己,自己再變為蓮花童子,自身等於同時與大日如來、佛眼佛母、蓮花童子合一。
所以修法是多麼的好,時時能夠合一,產生光明,得到開心,所以師尊講,要我們一日一修,你能夠一日一修,就好像當日有洗澡,身體很清爽舒服,當我們一日沒有修,就有一日塵埃存在,所以每日一修,每日融入,就能夠身心保持光明,保持清淨,當你能夠保持光明與清淨,求阿彌陀如來來世利益是可以得到,求藥師如來現世利益同樣可以得到,只要每日不斷修持,自然會得到最後究竟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二千零一年十一月十一日
蓮蹻上師於香港童真堂開示
師尊常說修行人要自然,要我們多去看山看水,其實是叫我們去觀察、認識、溶入自然。
自然是一種平衡的狀態,一旦失去了那種平衡,就會有問題發生,像戲劇中六月飛霜表示有冤情;如將有地震發生,森林中的動物昆蟲會感應到地殼內部異動,而逃走出來,這些都是異常現象。
行者如多去觀察融入,便會從中了解事理規律,亦會明白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自然現象,自然會去隨順、隨緣和接受。 遇有不自然事情的時候,很容易知道當中的啟示,而作出應變,將這種現象轉化,令它消失。
當我們常注重物質生活,常被外面花花世界聲色犬馬所吸引,自己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感覺能力會受到干擾,身體內部會失去平衡,病痛也會增多。我們修法,專注內心觀想,就是平衡內部身體一種方法,以加強自己對自然的感應力,很多同門修法後身體強壯多了,這是因為修法能提昇身體內部的自然平衡力量,令抵抗病邪入侵能力增強。
我們多去觀察自己及周圍,避免身邊不自然事情繼續,善用阿彌陀佛妙觀察智來幫助自己修持,修行智慧及資糧自然會增長。
蓮蹻上師
四聖六凡中的法界到底在哪裡?事實上並不遙遠,都在我們的心中。
佛、菩薩、聲聞、羅漢,因為開悟了,明白因果,所以不敢去造惡因,但是眾生不明白因果,造的都是業,就在六道之中輪迴。
六道輪迴的現象,不一定是在死後或來世才發生,而是依照眾生的心性,即時地顯現出哪一個境界的特質。
在三惡道中來講,畜生的心,就是食和色這兩件事,這個我們人也有。
貪得無厭,就成餓鬼,眾生也是一樣,拼命地去賺錢,越多越好,其實很多人的生活還是過得去的,只是為了那本銀行簿,上面多了兩個零就很開心,不管用得著用不著,這也是貪,貪的結果就變成餓鬼。
還有地獄,當有疾病的時候,受著病痛的折磨,入到醫院,醫院即是人間的地獄。師尊曾經講過,祂有一次禪定到地獄,見一位同門在那裡,正在受著拉腳筋的痛苦。出定以後方得知,這位同門正在醫院裡,做腳部手術。
三惡道的現象都在我們的心中,如果沒有修行的力量,在最後一秒鐘的時候,看你的心現的是什麼境界,就墮落在哪一道中。
那麼人的心是什麼樣的呢?人有倫理道德的觀念,還有反哺的特性,中國人說「百行孝為先」,父母親對我們有養育之恩,當他們年老的時候,我們也應盡到孝養的責任,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。
至於天界的特點,就是享樂。天上面的境界很好,是因為有福報。在人間也是一樣,有福份的人就有錢,能賺到很多錢,什麼都不用操心,就是享樂。但是享樂也最容易墮落。
所以我們修行不要去求天的福報。因為天的福報一享受完,就下到地獄去,這是怎麼一回事呢?道理其實很簡單,看看社會上的那些名流,他們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,財色名食睡,樣樣都是最好的,他們以為是享受,不知不覺都在造業。當福報享盡,馬上就下去,承受業報之苦。這種喜歡享樂的心,我們人的心中也有。
再說阿修羅的心。嗔恨、鬥爭、嫉妒,是阿修羅道的特點。斤斤計較,自我貢高,一有看不順眼,就要請人家走開。我們修行本應該是修自己,但他是修別人,這個人修成怎樣,那個人又修成怎樣,引起是非和爭鬥。這樣的人,修到福份的話,就是到阿修羅的境界,修不到福份的話,一樣下去地獄受苦報。
六道的境界,都在我們的心中,我們的心在哪裡,境界就在哪裡。我們修行,就是要把六道的心壓下去,超出六道輪迴,讓四聖界的心性顯露出來。
世事無常,人的心念也是無常,無常就是變,作為行者,要時時警惕自己,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,按照師尊和佛陀的教導,不斷地改進和修正自己的言行,提昇心靈的境界,以《常樂、我淨》為努力的目標。
嗡嘛呢唄咪吽
蓮蹻上師 (02年1月13日開示)
觀空咒:嗡。司巴瓦。速達。沙爾瓦。達爾瑪。司巴瓦。速朵。杭。
有同門問起,持誦觀空咒時,應作如何觀想?
所謂的觀空,不是“目空一切,自大自高”的空,而是先觀自己空。
真佛宗的的觀空,是將自己觀想變成種子〝吽〞字,〝吽〞字頭上的圓點代表日,彎彎的是代表月;我們將自己的頭部觀成日月,橫的一劃可觀想成兩肩,下面的「3」和「5」觀成是我們的身體;最後彎上去的可觀想成打坐時的兩隻腳。
我們將自身變化成〝吽〞字,觀空時觀想用擦紙膠從尾部擦上去,於是〝吽〞字漸漸消失,融入虛空。
觀空是空自己,不是空外間,外間「有」與「無」不重要。我們不要觀成外面全部空了,只有自己存在,如果這樣的話,就會產生我執。
我執有二:一是「自我」的存在,二是「我所執」的存在。“我所執”是說外面的一切都屬於我的,都服從於我的意願。
一般人會出現這樣的現象,壇城供了一盤花,有些喜歡這樣放,其他的喜歡那樣放,於是兩人發生爭執,嚴重的甚至大打出手,這就是我所執的表現。
我們觀空也要有次序,先觀自己空,空了自己的我執,再空外面的我所執。如果空了外面的我所執,但自己還存在的話,那麼我執就永遠存在。
行者要隨緣,要自然,修持的大路條條通羅馬,每一件事情,當不影響到我們的修行原則時,其實東西怎樣擺放,都是無所謂的,不會障礙地球轉的。
持誦觀空咒,作觀空的觀想,可以幫助我們去除我執,希望大家多多練習,體會箇中的法味。
嗡嘛呢貝咪吽!
蓮蹻上師
10-03-2002
首先,頂禮根本傳承上師、歷代傳承祖師、壇城佛菩薩諸尊,一切吉祥圓滿。
並感謝蓮蹻上師護持、蓮豐堂蓮韾法師邀請、蓮顯法師及蓮密法師護壇。
今天有五位受菩薩戒同門,選擇今天受菩薩戒是非常好因緣及殊勝,將來不要忘記受戒的日子,是師尊生日五月十八日,希望你們感受這份戒律在你們心中有如摩尼珠一樣,永遠不滅,永遠奮鬥精進修持。
今天水供法會非常圓滿,佛菩薩都放光加持,自己感覺非常之清涼,尤其是在靜座的時候與水合一的覺受,是與別不同,密教裡有水觀法,我們應多多研究,學習怎樣跟大自然的水合一。而火供裡的火在修行人眼中亦都是清涼的,並不是一般俗世人眼中所見的火,當你觀想與火合一,心中是清涼的,有些行者修拙火定,感覺身體不是很舒服,這些都是不好現像,不要想它,應該觀火為清涼之火。
很多同門都不清楚水供法的緣起,師尊很早期已將此法特別傳給蓮花春蓮教授師,並將儀軌寫在書上,但沒有正式講解,直到因緣成熟,有一次西雅圖雷藏寺在當地學校禮堂主辦法會,學校不允許做火供,唯有轉做水供,這時候師尊才正式公開傳授水供法,並一一將佈壇儀軌講解出來,師尊本身亦主持過三次水供法會,兩次在西雅圖,一次在芝加哥,有些儀軌與早期所傳不一定完全一樣,密教有共法與不共法,師尊的共法與不共法傳給弟子會有所不同,只要是師尊所傳,我們都可以去學習修持,修水供是需要灌頂的。我覺得修水供是很適合香港這滿佈高樓大廈的地方,這些地方修火供是非常困難。
師尊雖然已退引,師尊所傳的法都是非常大,有時間就盡量去修,沒有時間,唸經持咒都可以。我自己服務師尊數年,很了解遠方弟子心情,接近不到師尊,那怎樣去修行呢!我覺得修密法最重要的就是信心,對根本傳承上師的信心,再來就是堅持自己道心,怎樣去堅持?除實修外,就一定要看師尊的書,聽師尊說法開示,沒有看書聽開示,修持是會搖搖晃晃,會不穩的,看師尊的書會堅固你的道心,我們修法、禪定不一定看到師尊佛菩薩加持教導,但師尊的書就可以幫助溝通,不要少看師尊的書,一篇文章就是一份加持,就是一份智慧增長,所以我們要珍惜師傳所傳所寫佛法,祈望師尊有一天出來再做法會,再為弟子受戒。
我們行者修持不要去講求神通感應,神通不是不能講,是要有正念行者才可得講,佛陀沒有阻止目睷連、舍利弗尊者講神通,但禁止很多比丘比丘尼去講,有些人會講自己可以看到很多景象,但用的是什麼眼去看?師尊曾經有開示過,一個人要達到有天眼,一定要修寶瓶氣及拙火定,才可通天眼,沒有修寶瓶氣拙火定,所看都不一定真實,有些景象是佛菩薩顯示給你看,不是你自己有天眼能力看到的,其實修持感應很簡單,能將自己不好脾氣變成好脾氣,由懶惰修法變成一日一修,由惡轉化成善,這些都是感應,。
今天大家一同參加法會,有息增懷誅,其實我們要將佛法放入自己生活裡面,不要在法會時才修息增懷誅,而是要天天修,念念都轉化成這四種羯摩法,像修增益,不要只在今天才修供養,而是用歡喜心天天都在修供養,不是要大家將所所有錢財都拿出來,而是去學習轉化自己的心,增加自己福份;修息災法,行者時時都可以修息災法,你幫朋友說好話就是修一壇息災法,慢慢開始去做,不要以為在壇城前修息災法才叫修息災法,這只是一小時息災,我們要念念都要去幫忙他人,才可業障消除、轉化命運;修降伏,不是要講鬥爭、講暴力才叫降伏,用慈悲心去降伏對方才是第一等降伏法,馬來西亞一位上師用了七年時間,慈悲感化對他不友善的同門,最後該同門公開表示,自己的心被這位上師慈悲心降伏了;修敬愛,天天去幫助人,講好說話,持上師心咒,觀想紅光加持自己。
記得有一位同門問我,自己已持師尊心咒一百萬遍,為什麼業障仍沒有消除?很簡單,不要問上師,先問自己有沒有犯戒!如犯了戒,又怎可以相應呢!所以我們要像觀自在菩薩一樣,觀自己的心,念念在看自己修持,開始時候是很難,但慢慢會能夠得清淨,從不好念頭轉化為好念頭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二零零二年六月二十八日
蓮寧上師開示於香港蓮豐堂
隨著真佛法輪的轉動,真佛密法的弘揚,我們常常看到或是聽到建寺廟,造佛菩薩金身或印經等消息,當我們得知後,金錢不論多少,功德不論大少,只要是能夠利益眾生的,我們都應該出心,根據自己的因緣和能力,歡喜地去做。
我們能夠生出心,金剛經云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其實是給自己的一個訓練的機會,因為我們認為那是一件好事,做好事不但自身業障消除,增福慧,又能利益眾生,廣結善緣。
凡事如果先想成是壞事的話,久而久之,對所有的人和事都會有反叛的心理,就好像有的小孩子,因為父母親管制嚴格,管的太多了,於是樣樣事情跟父母親唱反調,這就是反叛的心理。
我們在修持中學習看每一件事情都是好事,就會產生隨喜的心,隨喜的功德;然後再深入理解事情,分析事情的本質,即使看到不善的事情,我們可運用師尊的教導,為它想一想是什麼理由,是什麼因緣!這樣就不會產生抱怨和爭執;不會有盲目的喜好或反對。
凡事有抱怨和爭執,行者就不能清淨,不清淨如何修持清淨的佛法?如何感召佛菩薩加持呢?
諸惡莫作,諸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
諸惡莫作,不要做壞事,包括思想上不起惡念。眾善奉行,是行一切的善。自淨其意,就是意念上的清淨,上述所說的正是意念的清淨,這才是真正的佛教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蓮蹻上師於2002年4月28日真佛資訊社開示
真佛宗的成英文名稱是True Buddha School,中文意思就是真佛學校,應該說,這所學校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所學校,它是建立在宇宙虛空之中,所有真佛宗的弟子《六道眾生都有,人衹是其中之一》就是真佛學校的學生,真佛宗的學生是遍滿虛空的,那麼真佛弟子們怎樣上課呢?如何學習師尊的教導呢?
雖然師尊是歸隠了,且在閉關中,但其實師尊是換了另一種度眾的方式,師尊每天還在寫書,用文字度眾生,用傳承的加持力來教導弟子們。
因此,師尊每天寫一篇文章,真佛弟子每天看一篇文章,就等於是上課,這就是真佛學校的上課方式,如果我們那一天沒有讀師尊的文章,等於那天沒有去上學一樣。
其實真佛學校的課堂,不一定像社會上的學校那樣,要有多少間校舍,多少的師資才能運作,真佛宗的道場當然是真佛學校的課堂,但這課堂也在真佛弟子的心中,在任何的環境之中,只要真佛弟子心中懷念著師尊,每天看師尊的書,就是在上課,這也是很奧妙的事情。
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,要先註冊,註冊之後,拿一張書單去買課本,然後帶課本去上課,聽老師的講課,這是一般學校的做法。
但是,如果沒有註冊就拿一張書單去買書,在家中自修自學,雖然也看了課本,但跟有老師授課就相差很遠,因為有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,沒得到老師的指導,學習的進度慢很多;就好像有些人,對真佛宗有些認識,但他老是不皈依,他也看師尊的書,等於一個人沒有在學校註冊,他雖然可以自修,但沒得到老師的指導,他的學習是不全面的。
所以密教特別是首重傳承,沒有皈依及灌頂而自修密法,是犯盜法罪,而且他不可能修持成就的。所以,既遇明師,當即皈依,如法受灌,如法修持,方為正道,這和註冊上學是沒有分別的。
我們真佛學校的學生,應努力學習,從師尊的書和開示中,汲取佛法的甘露法味,因為傳承加持就是師尊的無形指導,最重要是有了皈依和灌頂才有傳承的加持力。
學習後就要做功課,師尊要真佛弟子一日一修就是真佛學生每天課堂後的功課,努力修法,將來能有好的歸宿。這和小時候讀書時做功課也一樣,努力做功課,功課做得好,考試成績也會好,將來在社會自然錦繡前途,生活居住都很好。同樣,我們這個臭皮囊用不了多少年的,等這間房子壞了以後,如果功課做好,考試成績也好,將來可以換一間好的房子,不再換個臭皮囊,而是佛菩薩的宮殿。
這次我去外法,也呼籲大家,尤其是真佛弟子,一定要多看師尊的書,師尊一天寫一篇文章,做弟子的一天看一篇,怎麼樣也辦得到吧!如果有時間的話,一天多看幾篇,那就更加好。
我們作為真佛弟子,努力修持做好每天的功課,就是一日一修,專注一經一咒,再加上一天至少看一篇師尊的文章。
嗡嘛呢唄咪吽!
2002年9月8日蓮蹻上師
於香港真佛資訊社開示
我們連續九天,做了一系列的慶祝藥師誕的活動,包括誦《藥師經》及修藥師佛法,做藥師佛的水供等等。今天是滿日,代表了圓滿,希望在藥師佛的佛光加被下,信眾同門的病業消除,所求皆能如意吉祥。
最近的《真佛論劍》,師尊的文章寫道,師尊在閉關中受到極大的痛苦,體會到病苦是娑婆世界的最苦,提示弟子要觀四念處與及早修行。
師尊的病是為弟子,為眾生而病,是因機示現。而眾生則不然,我們身體上的毛病,99%都是心病,業障病。
心不定,身體就會產生病痛,因果顯現,病痛也就不離身邊。
有一句說話,意思是說人臨終的時候,萬般帶不走,衹有業隨身。這句話,用在活人身上,也是可以的,我們身體有病,一樣是業隨身。但行者最重要的是,我們要明白修行的好處,在修行之中,可將業障消除,增加白業,減少黑業。
但是在修持的過程中,很多人的心都把持不定,這邊才將黑業轉成白業,那邊一出壇城,心又像一只猿猴一樣,奔馳不定,又開始造業了,像俗語說:『這邊趕鬼出,那邊放鬼入。』
在佛的五智之中,有一智叫「妙觀察智」,我們行者應該時時利用妙觀察智,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,觀察周圍的環境,各種的因緣,不要被環境界轉動我們的心。
最容易造業的,是自己的心;再來是口、手,所以我們要時時把持住自己的言行,要乎合於八正道。當把持不住的時候,念頭不正確,口就會說是非,是非很容易傷人,所以“病從口入”不單是用在身體的細菌疾病,用在心病,業障病也是一樣的,口講錯了話就會造業,病也會跟著來,行者明白這個道理,要警惕自己,勿犯口業。
東方藥師佛發了十二大願,要消除眾生的病苦,令眾生資糧具足,行者誠心祈求佛力的加被,懺悔己過,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,多集善因,心佛合一就是隔絶病源,從而有健康的身心,好好走修行的道路。
嗡嘛呢唄咪吽
2002年11月4日蓮蹻上師於香港真佛資訊社開示
這一個星期,為慶祝藥師佛誕,我們連續七日每日持誦一部《藥師經》,昨天下午要趕緊把水供壇城佈置好,大家是非常的辛苦,這辛苦也是值得的,因為修行是要發菩提心,就沒有“辛苦”這兩個字。
我時時覺得,真佛宗做的法會,確實不簡單,一做法會,能攝召到周圍有緣的眾生,不但是利益前來參加的同門大眾及報名者,利益無形的眾生更加多,而且能使衪們蒙受法益,所以非常的殊勝。
這次水供的主尊是藥師佛,藥師佛發了十二大願,每一個願都非常的偉大,能利益娑婆世界的眾生。所以唸《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》是祈求現世得到莊嚴和福報,消災延壽,可以利益現世眾生。
那麼唸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是利益往生的眾生。唸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,是臨終遷識,平時唸熟以後,臨終時唸觀世音菩薩的聖號,中陰遷識,地獄的刀山也變成了按摩床,地獄的火海也變成了冰其淋……。
諸佛菩薩有衪們的願力,每一部經,有不同功效。
一位很發心及修持精進的同門,他結婚以後,太太很快有了小孩,他和太太很勤力地唸《藥師經》,祈求師尊和藥師如來的加持。十個月後,他們的小孩出世的時候,那同門剛走出醫院門口,天空現出一道亮麗的彩虹,這不是巧合的現象,而是一種吉祥的預兆。
更巧合的事是:到小孩滿月的時候,一大班要好的同門一起去探望小孩及,師兄師姐抱著小孩站在露台上,無意中抬頭一看,又是一道彩虹,這是佛菩薩的一種示現,唸《藥師經》確實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。
《藥師經》中有一段經文:「爾時世尊告阿難言。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。此是諸佛甚深行處。難可解了。汝為信不。阿難白言。大德世尊。我於如來。所說契經。不生疑惑。所以者何。一切如來。身語意業。無不清淨。世尊。此日月輪。可令墮落。妙高山王。可使傾動。諸佛所言。無有異也。……佛告阿難。是諸有情。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。至心受持。不生疑惑。墮惡趣者。無有是處。阿難。此是諸佛甚深所行。難可信解。汝今能受。當知皆是如來威力。阿難。一切聲聞獨覺。及未登地諸菩薩等。願皆不能如實信解。惟除一生所繫菩薩。阿難。人身難得。於三寶中信敬尊重。亦難可得。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。復難於是。……」
這一段經文是說明,若是有眾生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,致心受持,不生疑惑的話,都是由於如來的威力,師尊的加持,才能夠聽受和相信,一切未登地的菩薩和小乘者,是沒有這個根基去相信的。
“惟除一生所繫菩薩”,就是一還者,這一世來修行,第二世成就佛果的菩薩,才能夠相信這一部經典,所以我們能在一起念誦《藥師經》,而且做一壇廣大圓滿的水供,是非常稀有難得的。
水供的供養,當供品放下去的時候,水供塔會變得很大很大,周圍來了好多的龍王水天神神等,將所有供品送到諸天,所以這些供品,上至諸天,下至六道眾生,都能受到這些供養,水供法確實是非常的殊勝。
我們真佛宗的弟子,遵照師尊的教導,敬師、重法、實修,將來一定會有成就的!
嗡嘛呢唄咪吽!
2002年11月3日釋蓮蹻上師
於香港真佛資訊社開示
阿彌陀佛,大家晚安!首先感謝童真堂的堂主、理事,發起舉辦這場法會,也感謝大家到來護持,令法會增添喜氣,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法。事實上如果沒有眾生,行者也不可能成就的。
我們修行,首先要問自己,為什麼要學佛?為什麼要修行?有的同門是看了師尊的書,心中有所求,才皈依真佛宗的,但這些是次要,修行最主要的目的,是像佛陀那樣,成為一位覺者,行者要有為大眾的心才能成佛,什麼是菩提心?就是為大眾的心。
行者發出為大眾的心,才能去行六度波羅蜜。忍辱,如果對方打你一拳,還這樣想“算了,我忍了他吧!”這就是忍辱;人家罵你,如果你回罵他,就不是忍辱,為了不讓對方傷心,罵不還口,這也是忍辱。我們精進地修行,是為了修出證量,將來度化更多的眾生,才行精進波羅蜜,六度中的布施、持戒、禪定、智慧,也是一樣的道理。像佛堂的同修會,如果不是為了大家,各自回家去修好了,如果不是為了超度幽冥的眾生、祖先等等,也不需要舉辦法會了,行者有了為眾生的念頭,才能有成就。
師尊曾經說過,行者的一念很重要。平時的修法,就是在訓練我們的念頭的專一和清淨,佛菩薩就是因為一念,倒駕慈航,下生人間度眾生,眾生也是因為一念,在六道中輪迴。一念清淨就能成佛,一念無明就會墮落。
現在社會上有些商業的罪案,譬如一間上市公司,做假賬騙取投資者的金錢,他們這樣做的結果,是結下了許許多多的怨親債主,要還多久才還得清?有的人欠了銀行的卡數不還,以為申請破產就了事,是不是不還就沒有事了呢?事實是欠了就真實是欠了,銀行裏面的錢都是眾生的錢,那麼多的存戶和股東,大的銀行加起來可能有有幾百萬人的存戶,如果欠每個人一毛錢,當要還一人一毛錢的時候,要還多久才能還得清呢?所以為什麼有的人會有那麼多的災難?就是這個原因,怨親債主在後面排隊,不是一個半個,超度完一個,下一個又來了,這就是一念無明造下的惡果。
所以保持一念的清淨非常的重要。守戒行善,就不會造惡業,而是產生善業善果 。
師尊最近在書中贊揚淨土宗的念佛法門,就是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,念佛是念佛的色身相,由身相莊嚴去轉動佛菩薩的心,這一念能令行者臨終的一刻得到清淨,由阿彌陀佛接引往生,如果帶業往生的,就是去到凡聖同居土,再繼續修持,就能上昇一級,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層樂土,最高的一層是常寂光土,摩訶雙蓮池就是在常寂光土。
密宗是持咒,是觸動佛菩薩的心,直接進入佛菩薩的識之中,是最快速成就的,由識的相應,臨終時可以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摩訶雙蓮池。所以念佛法門是萬人修萬人去,而密教的持明法門,以我個人的觀點是:一人修萬人去,因為不但自己能直接去,而且怨親債主也跟著往生,其成就更加快速。
真佛宗是道顯密兼修,我們雖修密法,也有念佛法門,念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,真佛宗的壇城,都有供奉道家的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,真佛宗的符籙濟人濟世,救人無數…。
我們的修行實際上是顯中有密,密中有顯,佛和道殊途同歸,萬變不離其宗,只要行者能保持一念的清淨,就能道心堅固,得到成就。
嗡嘛呢唄咪吽!
2002年11月24日
蓮蹻上師於香港童真堂白衣觀音菩薩法會開示
首先頂禮根本傳承上師、法會主尊黃財神、壇城諸佛菩薩、歷代傳承祖師,感謝放光加持,嗡嘛呢唄咪吽。
今天我們做黃財神法會,剛剛開始在米盤上點起供養財神的香,香灰就給彈了出來,表示黃財神會將福份賜給大家,像《毘沙門天王經》中所言︰每日賜一百金。這一百金可能不止是一百塊錢,可能是一百桶黃金那麼多。
世間的財富是用得盡的,只有天上的財富是用不盡的,還有心中的財富,也是用之不竭的。
世間的人,都在追求同一樣東西,就是財富,因為財富給人帶來快樂、帶來利益,有了財富,能有一個舒適的安樂窩,就有了安全感和滿足感。但是,當人們向著財富這目標去努的時候,也會令這個世界產生許多的爭執和不安定的因素。像國與國之間的戰爭,人與人之間的矛盾,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衝突,都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,為了爭奪財富,而造下種種的罪業。
我們行者要明白,心中的財富,才是真正的財富,先有了心中的財富,然後有形的財富才會加諸於其人身上。師尊曾經開示:我們要得到財,依因果的關係,財富是來自於佈施。
師尊最近的文章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:有一個人,他出生很貧困,他就跟佛菩薩求,早日擺脫貧窮的痛苦,佛菩薩要他做佈施,將所有的家財全部佈施出去。他本身已經很窮了,怎樣去佈施呢?但是他很相信佛菩薩的話,照著佛菩薩的意思去做,將最後少少的一分錢,一文錢全部佈施了出去,結果他的生活更加困難,連最後一口飯也佈施出去了,而且生了病,一病就嗚呼哀哉了。
不久附近有個宰相的夫人懷了孕,孩子出生的時候,手上有一個金牌,上面寫著這個人的名字,這個宰相的兒子長大了以後家財萬貫,他繼續做佈施,用金牌上的名字起了兩間廟,一個名,兩世人,這也是不可思議的事。
有的同門遇到不如意的事,這個時候怨是沒有用的,反而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因緣果報的關係,明白之後就要看開些,多造善因集福德,而且要懺悔過去的罪業。
做生意要能賺到錢、守到財,還是要靠智慧,智慧是從哪裏來的呢?來自於智慧本尊的加持,還是離不開修行,我們看許多很有福份的人、有錢的人,他們也是由修行而來,而且懂得樂善好施,我們應該讚嘆他們。
我們去幫助人、做善事,如果為了功德而去做的,是有相佈施,所得的福報是有限的福報。最大的功德和福報,是無為而為的佈施,就是說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去做的,就像佛菩薩那樣,無論你需要也好,不需要也好,他們都要幫助眾生,一直在做幫助眾生的工作。
人和動物的生存,都是為了追求快樂和財富,追求之中會造成矛盾衝突,造成惡業的輪轉,所以社會上有不安定的因素。其實這個世界,需要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關懷和幫助,令社會太平和安定。
我們行者追求的是內心的快樂,這快樂是真正永恆的,外相的快樂是有為的,有為的快樂是不淨的,一時的,我們修行是修內在的光明,內在的光明和快樂是無為、無染的,這才是真正清淨的快樂、真正的財富。
嗡嘛呢唄咪吽!
2003年2月16日釋蓮蹻上師於
童真堂黃財神法會開示
真佛住世 一切光明
首先我們合掌,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,頂禮歷代傳承祖師,頂禮壇城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空行,感謝蒞臨放光加持,一切如意圓滿!
非常感謝大家,有這麼多同門前來參加由今天開始連續七壇的「請佛住世護摩法會」,足見大家是師尊所講的聖弟子,其實也不需要感謝的,師尊已經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,我們當弟子的為師尊做少少的事情,是應該的。所以感謝不感謝一樣,有來的沒有來的也是一樣。有的同門可能在百忙之中,抽不出時間來參加法會,但都會在家勤力地做功課,有來的更加應該讚揚,能連續七天都來的話,更加應該嘉獎和鼓勵,大家的心,相信師尊會知道,我們每一位真佛弟子都懷著虔誠的心,希望師尊常住世間,永遠和我們一起,我們萬眾一心的祈求,相信佛菩薩會加持。大家在這七壇護摩法會做完以後,一樣要請佛住世,一樣要祈請師尊常住世間,不入涅槃,因為如果我們不「請佛住世」的話,我們的師尊「師佛」就會被其他法界的眾生請走了,所以我們每次修法的迴向,都要請佛住世,讓正法久住,利樂一切有情。
這七壇的「請佛住世護摩法會」,簡單地可以用兩句偈作形容:“請佛住世,光明遍照。真佛住世,一切光明。”
9月14日這天,是全世界真佛宗的寺堂,同步舉辦「請佛住世」大法會的日子,換言之,這一天從太陽昇起到日落,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,都有真佛弟子念師尊心咒,祈請師佛住世,師尊的光明,就像太陽光一樣,照遍整個世界每一寸的地方,這是「光明遍照」,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日子。師尊的光是母光,我們弟子的光是子光,師尊的光明覆蓋整個宇宙空間,在佛法之中,子光和母光融合為一時,整個宇宙虛空就是在一片光明之中,所以是「一切光明。」
(未完待續)
2003年9月8日至14日釋蓮蹻上師
於香港蓮豐堂“請佛住世”護摩法會開示
光明是最完美和均衡的
這種光明是代表宇宙的真理,是最完美的,也是最均衡的,是我們修行要追求的目標;可是人類在無明執著之中,已失去了平衡,失去了目標,像宇宙一樣,在失衝之中找尋平衡,不斷運轉。
話說自從宇宙盤古初開,宇宙空間就進入了一種不平衡的狀態。它本來是圓陀陀的,什麼也沒有的無極狀態,這原來是一種均衡現象,慢慢地,清氣上升,濁氣下降,無極生太極,因為清氣較輕,濁氣則重,清濁的變化形成轉動,這個轉動就是在不均衡的狀態中尋求平衡的動作,於是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八六十四卦,演變成整個宇宙空間出來。
大家知道,宇宙空間有很多星體在運轉,太陽系的星球也在運轉,地球有自轉,月球也圍繞地球在運轉,為什麼要轉動呢?因為要尋找平衡,宇宙萬有引力就是整個宇宙在不平衡的狀態中,尋找均衡的力量。
再講到娑婆世界人類的環境,也是一樣的道理,一切的作為,只不過是在尋找均衡的狀態。所以師尊曾經教導我們,無善,無惡,無大,無小,無尊,無卑,這平等性智就是均衡的狀態。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,那麼,整個宇宙空間包括人類,只在同樣地做同一件事情,就是在尋求均衡的狀態。
我們可以講,整個世界是不均衡的,同時也是均衡的,因為如果沒有任何的動作,就失去了平衡,於是產生了平衡的動作,但是這個動作在維持平衡之中,是不究竟和不完美的,因為它又產生了另一個不平衡現象,例如有人用發動戰爭的方式去達至和平,結果又有另一個動作來維持平衡,這些維持平衡的動作在不斷的演變之中,永遠不會停止,像輪迴一樣,永無休止。什麼是最均衡的,最完美的,只有回到最原始的狀態,才是完美和均衡的,那種狀態是一個大圓圈,就是原來無極的狀態。在佛教來說,妙覺、空性應該是最均衡的狀態。
(未完待續)
2003年9月8日至14日釋蓮蹻上師
於香港蓮豐堂“請佛住世”護摩法會開示
不均衡是世間現象
我們因為失去了均衡,生在娑婆世界,不斷輪迴,佛菩薩就是因為看到娑婆世界失去了均衡,慈悲心一動,于是失去了均衡,又來到娑婆世界度眾生。娑婆世界是怎麼樣呢?──“世間三毒熾盛夜漫漫,身心摧折輪迴苦無休。”這個「苦」就是不均衡。
所謂的六道輪迴,也是在尋找一種均衡的狀態,由業力的作用而產生的自動的均衡動作,如果我們隨波逐流,順著這種自動由業力產生的均衡動作,我們就會在六道之中輪迴。如果我們不想隨波逐流,就要跟隨師尊和佛陀的教導,走修行的道路。只有這樣才能回到最原始,最均衡,最完美的均衡狀態。
以前有人講:“我已經修到不受五行,跳出三界。”這句話並不一定正確。當身體落到娑婆世界,已經失去了均衡,身體已在五行之中,當然靈性可以不受五行的影嚮,但,靈性是寄居在身體裡面,怎能脫離到五行的影嚮。真正不受影嚮的,是像師尊和佛陀那樣的成就者,明白宇宙的真理,身心能夠調節—─融入,師尊教我們要融入宇宙的大光明之中,和佛菩薩融合為一,當受到水的影嚮時修水觀,融入水中;當受到地的影嚮時修地觀,融入地中;能夠融入就能進入均衡之中。
師尊賜給我們慧命,賜給我們許多的修行方法,其重點就是教我們和佛菩薩如何融合為一,也就是瑜伽,相應,我們要好好珍惜此生的真佛法緣,精進修持,才能轉凡成聖。
任何一個個體,都有子光在裡面,以前有大德問:一條蚯蚓砌開兩邊,佛性在那一邊?正確的答案是:兩邊都有。這個佛性本身已經存在,只是我們不知道,這是每一個眾生都俱有的心中一點光明,那就是佛性,可以用一個小的圓圈為代表,這個小的圓圈和宇宙最原始的圓圈是一模一樣的,它就在我們的心中,只要我們心中的光明—─子光能顯現出來,和虛空中佛菩薩的母光相融合,就能回復到原始的均衡狀態,而且是最自然,最完美,最無懈可擊的。
宇宙之間已經墮入不均衡的現象,在這種現象中產生種種不同的事物,每一種事物產生出來的時候,它自己會表現暫時的均衡,這種均衡不是原來的最完美的均衡;所以一旦失去平衡之後,再想返回原先的平衡狀態,是回不去的。比如說生了一場大病之後,身體的狀態能不能回復到原先的狀態呢?一般需要很長的時間,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又會衰老些,身體的機能逐漸退化,很難恢復到原先的狀態。又比如說兩個要好的朋友,因為某些事情發生了矛盾,之後這兩個人會不會像從前一樣要好呢?大家可以想一想。
(未完待續)
2003年9月8日至14日釋蓮蹻上師
於香港蓮豐堂“請佛住世”護摩法會開示
往生要靠功德力 (蓮蹻上師)
盡責是修行 (蓮蹻上師)
佛報發展有賴眾志成城──身體力行是為真正供養 (蓮蹻上師)
修行的感受 (蓮蹻上師)
從觀念的轉變 到智慧的昇起 (蓮蹻上師)
自身放光 融入合一(蓮蹻上師)
觀自然 (蓮蹻上師)
心中的法界 (蓮蹻上師)
持誦觀空咒的觀想(蓮蹻上師)
一篇師尊文章就是一份加持(蓮蹻上師)
隨喜的心(蓮蹻上師)
宇宙學院──真佛學校(蓮蹻上師)
疾病的啟示(蓮蹻上師)
藥師如來本願深──受持稱名獲吉祥 (蓮蹻上師)
行者的一念 (蓮蹻上師)
談財富(蓮蹻上師)
修行是走向均衡和完美之路 (蓮蹻上師)
修行是走向均衡和完美之路 (二) (蓮蹻上師)
修行是走向均衡和完美之路 (三) (蓮蹻上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