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講過,釋迦牟尼佛剛出生的時候,曾經講:「天上地下,唯我獨尊。」這個我,指的並不是小我,而是大我。聖人跟凡夫的區別,因為凡夫都只知道小我,不知道有大我。那麼,聖人是由小我修到大我。世上的眾生很多不知道有大我,只知道有小我,所以,才稱為「眾生」。
在密教裡面的修行,提到四無量心?『 慈、悲、喜、捨』。四無量心就是在訓練小我變成大我。我們每天在修行,就是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之中。有了四無量心及大我的心,就可以解脫煩惱。有了小我的心,永遠是眾生,永遠是有煩惱。好像你求財,就被財綁住;求子,就被子綁住;求身體,就被身體綁住;求病,也自然會被病綁住;求一切會被一切綁住;甚至你求法,也會被法綁住;你求佛,就被佛綁住;你無求,也一樣被無求綁住。唯一的解脫,是你自己是大我,就得到解脫。凡是小我,不能解脫,你有什麼,就被什麼所綁。大我的人,他舉金剛杵,就可以粉碎虛空;搖金剛鈴,就可以動搖山河;一彈指頃,就可以變化本尊,然後成佛。
我們今天修行,就是要修無量心,把自己的心量跟大我宇宙的心量合一,就成佛。在那邊嚷嚷叫叫永遠有煩惱,脫不了六道輪迴。
嗡。嘛呢唄咪。吽。
一九九零年十月三十日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有一位尊者,他在說法的時候,門外有一條狗叫得很兇,有一個人就拿棍子出去打那條狗,想把它趕走,這位尊者在上面看到了,就阻止這個人打那條狗,但,這個人並沒有聽尊者的話,還是把它痛打一頓,結果是:尊者在說法的時候,他的背上有被打的痕跡;而那條狗**一點事也沒有。這個就是「替代」,這位尊者替代了那條狗被打。
根據以前師父所教導的,跟自己所領會的,替代也不是隨隨便便任何人就可以做得到,必須是有證量的人才能夠替代。你修行的程度已經達到了可以替代,你才有可能替代。現在很多人說:我要替代我的母親生病;或者說:要把自己的壽命多少年頂給自己的父親、祖父、祖母這些親人,這種替代是不成的。
凡是替代一定有一方是給,一方是受。給的這個人,他一定是要修行到能夠替代別人受病苦的證量,才可以替代。
這一次香港法會,我就是替代眾生受了三天的苦,這是很明顯的,因為法會一作完,一下座,我的病馬上就好了,完全沒有生病這一回事,這就是替代的證明。
要做到能夠替代的證量,也是相當困難,等一,你沒有大慈悲心你是做不到的。你嘴巴說有大慈悲心,但是,事實上你受不了那些痛苦,你的心沒有真正的放下。你向菩薩發願:將來要替代眾生的苦。雖然你發了這個願,你的心並不完全接受的話,也不能夠替代的。
所以,你必須要真正的發菩提心要替代眾生的苦,心行合一,你才有可能修行到能夠替代的證量。
愛你的敵人
發菩提心要作到什麼程度,才能夠作得到替代?「聖經」上講過一句話「要愛你的敵人」。你在佛菩薩面前發願:要愛你的敵人。你就可以修行到替代的證量。
眾生是一如
為什麼要愛你的敵人呢?因為依照佛菩薩講:眾生是一如的。也就是說,那個敵人也就是你。你要這樣想,你們輪迴了多少世了,這個敵人說不定前世是你的父親,或是你的母親,或是你至親的人,才有那麼深的仇怨,那不是自己人是什麼?
眾生同樣都是同一佛性。眾生一如的,你如此想,才能夠啟發你愛你的敵人的這種心,這樣子才能夠產生大慈悲心;有了大慈悲心,你才能夠發替代眾生苦的願;然後,再修心修行,到「佛、眾生、你」完全沒有什麼分別,才有資格去替代眾生的苦。
嗡。嘛呢唄咪。吽。
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五日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今天和大家談一談四種灌頂的區別。大部份的「普灌頂」。何謂「普灌頂」呢?初灌都稱為「普灌」,因初灌都是很多人一起灌頂,所以稱為「普灌頂」。而初灌是以水為主,大部份都是用灌頂瓶裏的水來做灌頂,為什麼以水為主呢?因水是普遍流動,適合所有的灌頂,差不多的初灌,如「四加行」、「上師相應」、「八大本尊」等種種都可用水灌頂,這種灌頂是屬「普灌」。至於二灌、三灌、四灌大部份是個別灌頂,也就是少數人的灌頂。
初灌的水大部份是洒在頭上。二灌是屬內法灌頂,大部份是用舌頭去嚐,也就是拿一個東西象徵紅菩提,另一個東西象徵白菩提,以嘗紅白菩提為主。到了第三灌就是以身體為主稱為「觸灌頂」,四灌是「空灌頂」,「空」是什麼呢?
也就是不拘那種形式只用心去灌頂。
所以灌頂很簡單的,分初灌是「普灌」,即用水的灌頂。二灌是用舌頭是「味灌頂」,三灌是身灌頂以「觸」為主。四灌以心為主,不拘那一種形式。
密教的四種灌頂,一般人是很少知道的,能夠真正明白的上師才能了解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蓮生活佛於真佛密苑開示
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八日
昨天我們談密教的「四層灌頂」,對於初灌(所有本尊的灌頂)用水來灌頂,大家都可以意會,因為水代表廣大自在,所以可包含了所有本尊。
二灌用舌頭,這如何去表示呢?其實二灌是要吃下紅、白菩提,大家知道紅、白菩提是很難拿得到的,因都是身體裏面的東西,怎樣才能吃下紅菩提和白菩提呢?就是用紅色花瓣和白色的花瓣來象徵,即根本上師拿紅、白花瓣加持以後象徵紅白菩提,給受灌頂弟子吃下去這就是「二灌」。
三灌是身灌頂又叫「觸灌頂」,因不可能用身體做怎麼樣的灌頂,只有用新的毛筆象徵性在身上某一部位劃一下代表「觸灌頂」,這是「三灌」,西藏密宗都是如此做的。
四灌最難意會,是大圓滿灌頂,即用各種形式去做灌頂,其實釋迦牟尼佛曾做過四灌,是最有名的,即釋迦牟尼佛把一朵花拿起來含笑不說一句話,在座的弟子很多皆不知為何意,只有大迦葉微笑了一下,表示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在做什麼,這個意思也就是說大迦葉得到釋迦牟尼佛的心印,這是「傳心」,大迦葉得到釋迦牟尼佛的印心,這是「四灌頂」。所以四灌是最難意會的,因釋迦牟尼佛把花拿起來不說一句話代表「空慧」,而大迦葉明白空理,所以知道釋迦牟尼佛在做什麼,當下心和心的明白就叫「印心」,這種灌頂就是「四灌頂」。
所以初灌用水,二灌用紅白菩提,三灌用毛筆劃身上某個部位,四灌空慧用心印,這是密教四層灌頂的大意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九日
在密教的經典裏面,談到灌頂是有很多儀軌,但是我們最主要的灌頂主持者,一定要召請智慧本尊,進入行者的心中,這樣才可以給人施與灌頂,這是很重要的。因為經裏面常提到的:召請智尊以住行者頂,或是進入行者的心中,與行者合一,才給人家做灌頂。這是最主要的。
什麼是智慧本尊呢?智慧本尊就是昨天我們講的,談到智慧,就等於是報身佛。以智尊的報身佛進入你的心中,你就是應身佛,以報身佛跟應身佛合一的時候,你才來做灌頂,這樣才是最正確的。
再者,灌頂的水,應該取自於菩提心水,也叫做自性水,什麼是自性水呢?是你自己本身所流露出來的菩提心水,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一個名詞。大部份所用的灌頂水是事先裝在一個瓶子裏面,如持過這個瓶子裏面的水,甚至於瓶子裏面的水已經持過你的智慧本尊的咒已數萬萬遍以上。從瓶中取水來施行灌頂,這樣才是正確的。灌頂也可以講是一種印證,好像你修行的次第已經到了某一個程度的時候,你施某一種灌頂,就算是一種印證,「印證」在這裏講起來它的範圍是非常的廣,「恭敬」,「頂代」就是一種印證。印證佛跟佛之間,也有互相印證,那是用自性來印證他性,這便是佛跟佛之間的一種印證。不動佛去印證金剛持尊者,就是用「果」去印證「因」,金剛持尊者來印證不動如來,就是用因去印證果。所以,印證也有平等的印證,也有用果去印證因,也有用因去印證果,互相印證,所在都有。也有傳承的印證,毘盧遮那佛去印證佛眼佛母,印證大準提菩薩,印證蓮花童子,這種印證稱為同份的印證,也就是同一個系統的印證,今天假如是毘盧遮那佛,大日如來去印證佛眼佛母,就是由果去印證因。佛眼佛母去印證大日如來,就是由因去印證果,這是互相印證。不動如來印證金剛持是由果去印證因,金剛持去印證不動如來,是由因去印證果。好像師尊給很多活佛灌頂,這就是由果去印證因。活佛印證師尊,那是由因來印證果。像卡盧仁波切,他拿師尊的法相頂在頭上,然後放在胸前照相,這「頂在」的意思都是一種印證。像嗡恰克仁波切送師尊一個法座,這也是一種印證。他送一個寶座來,這表示一種印證。好像我給桑那仁波切灌頂,這也是一種印證。
灌頂跟印證在密教裏面都是非常重要的,不管是由因去印證果,或者是由果去印證因。也有密教活佛來皈依真佛宗,這亦是一種印證。還有五方佛互相印證,也有四佛去印證毘盧遮那佛,毘盧遮那佛去印證其他的四佛,這是因跟果互相印證,或者是平等印證。
「灌頂」一定用召請智尊,智慧本尊跟你合一,你才可以給人家施予灌頂。印證一定用自性心,自性的身跟他性的身,跟自他平等的心,跟種種的法互相去印證。這個道理希望大家明白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二年十月廿日
蓮生活佛於真佛密苑開示
我們今天來談一談智慧和慈悲。智慧和慈悲在密教裏面都是講「悲智雙運」,為什麼要悲智雙運呢?就是智慧和慈悲要互相應用,也就是要平等對峙,互相應用。我們不能光講智慧,因為只講智慧的話,就會變成小乘一樣,只顧自己,沒有慈悲心。也就是說,光有智慧,你就會落入小乘之中,雖然你自己智慧非常的高,不過都是自度而已,這種智慧除了度自己以外,就流於「空慧」,也就是智慧雖有,也好像是空的,是小乘的做法。
反之如你光講慈悲,慈悲是屬大乘,也就是救度眾生的這種心。事實上,你無盡的慈悲而沒有智慧來幫助的話,會變成「悲魔」,什麼叫「悲魔」呢?就會感覺世間上非常的灰色,沒有希望,也沒有可救度,就是拼命去慈悲眾生,但是受到這種無盡的慈悲的時候,會產生一種灰色的心理,就變成了「悲魔」。所以智慧和慈悲是要互相運用,就叫「雙運」。
悲智雙運」就是在密教裏常常講到的要慈悲智慧互相運用,在慈悲當中,你也要有智慧去做度生的工作,這樣才能相得益彰。那麼在智慧當中,你擁有了智慧也要慈悲眾生,把你的智慧拿出來去救度眾生,這樣子也可以相得益彰。
所以偏向智慧就會變成「空慧」,偏向慈悲就會變成「悲魔」。在二者之間如何運用,完全要看行者本身的心,因為任何慈悲必須要有智慧做後盾,才能度得了人。任何一個智慧假如沒有慈悲的話也是空的。這個意義就是在這裏。
慈悲大部份變成大乘,智慧就變成小乘,其實二者應該沒有大小乘之分,要融合起來應用,才是行者所必須要的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今天談一談禪定的覺受方面。我以前學禪定的時間很長,在軍中的時候,就已經開始禪定了。有一段時間,也是什麼感覺都沒有。但修到最後,有一個感覺,就是,你自己好像是一個空的瓶子;宇宙法流,就好像法乳,用法乳比喻成為牛奶,就灌到你的瓶子裡來。這個感覺是怎麼感覺?先開始的時候,就好像是頭部這裡,天心這裡就凝固;然後,再整個頭,統統凝固;再來,就是整個上半身,統統凝固;再來,就是全身,統統凝固。凝固了,就好像很堅硬,好像全身都是充滿了氣,都很飽滿。這是我修禪定的第一個覺受,就是這樣子。這個時間也很長。
就是,每一次靜坐,精神一集中,馬上,頭部就凝固;再來,上半身凝固;再來,下半身,也就等於全身統統都凝固。凝固這種感覺,好像你自己變成石頭。它漸漸凝固的狀態,就好像水泥剛剛灌好漿,水泥經過風、溫度,就漸漸硬下來,那一種感覺是一樣的。但是,比水泥還快,因為,水泥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夠硬;但是,我們的感覺上,好像差不多五分鐘的時間,人就變成水泥人,很堅固、很堅牢。第一個感覺,是你已經變成石頭;第二個感覺,是你已經變成水泥人;第三個感覺,就是你已經變成一座山那麼堅固。這是我自己修行禪定的第一個覺受。別人的感覺怎麼樣,我不知道。你們修行,什麼感覺;打坐,有得到什麼,看見什麼,我不曉得。我自己曉得,我自己第一次就是這樣子。這個是很真實。
而且,那個凝固,不會像有些人講,他修了禪定以後,就好像一個藥膏貼在頭頂上;好像一股氣就聚在頭頂,一直不散,變成頭很重,很難受,很不舒服;好像一股氣壓在這裡,很重、很頭暈、抬頭都抬不起來。有人寫信來說,他禪定有這種現象。我不是這樣子,我發覺這些氣,跟這些法流經過你的身體,你身體的氣充滿,像石頭、像水泥人、像山一樣的這個覺受,不是很重、也不頭暈;感覺上,好像很充滿、很有精神;而且,這些法乳在你的身體裡面產生一種法喜,這種法喜是不能解釋的。就是講,好像整個全身都很輕鬆。而不是凝固在你的頭上,變成一個藥膏貼在這裡。他們說有一個藥膏貼在這裡,拿都拿不掉,很痛苦。我教他用手把它打散,把那一股氣打散。
我的感覺是很輕鬆、很愉快。只要有法流進來,或者是你自己全身充滿了氣,都是很輕安、很愉快的一種狀態、所以,佛菩薩給我們禪定的覺受,就是非常真實。並不是像有些人說,修了半天,每一次打坐、靜坐,每天三○分鐘、一個小時、兩個小時、三個小時,甚至於坐一整天,什麼都沒有、什麼感覺都沒有。坐得腳發痲全身東倒西歪,起來都好像睡了一覺,什麼都沒有。很多人打坐都是什麼都沒有。不過,我也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,什麼都沒有。
但是,第一次的覺受,就是如同水泥慢慢乾,就是感覺到身體非常的堅固;變成信心非常的堅固。我知道有這個覺受,所以,信心就很堅固。而且,修到最後,可以自己變得好像很堅牢、很強壯、很輕鬆、很快樂。每一次打坐,都有輕鬆、快樂的感覺;每一次打坐,都有信心堅固、很強壯的感覺。這個就是第一次的覺受。你們第一次感應,是怎麼樣子,我不知道。但是,我第一次感應就是這樣。
宇宙法流進來,灌滿了全身好像都是氣,變成石頭一樣的堅固;到最後,會變成一座山,不動,「穩坐如泰山」,這個可以增加我們的信心。
嗡。嘛呢唄咪。吽。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一九九○年十一月五日
在整個密法的修持儀軌裏,平時在真佛密苑的修持,並沒有把每一個觀想或每一個動作都做得很清楚,你們自己在家修持時,最好要把每一個動作,每一個觀想都要想清楚。
在真佛密苑裏的修持因已修了很久,觀想是很快的,速度也很快,來這裏修法的人,以為修法照這樣修,每一次二十分鐘或三十分鐘就可以了。事實上在觀想當中每一細節都非常清楚的,因已修持非常熟練了,所以自然就會變成快。假如你以真佛密苑的修法時間為標準,回去你也照這樣修,差不多半個小時就修完。事實上你的觀想並不清楚,同時一些細微動作也沒有顯示出來,這樣是有過失的。
在雷藏寺裏的修法也是修得很快,差不多二十分至三十分就修完了,是不是每一個觀想都清楚了呢?是不是每一個細節都已做到了?這是一個問題。所以當你觀想不完全也不十分清晰,你的手印也沒做好,咒語在唸時也有缺失,那怎麼辦呢?就是回去時要多唸「百字明」咒,或是每一次修完法後唸三遍、七遍的「百字明」咒,作為補足你自己本身修法當中的過失,這是很重要的。因「百字明」咒有補充作用在裡面,在修法當中的過失,都可以改正及補足的。
所以你在西雅圖雷藏寺及真佛密苑跟著修法,回去也照這樣修法,是不對的。在「細說密教完整修法儀軌」裏講了很多東西,幾乎每一節都要做到的。平時你一個人按程序修要一個小時,但是到真佛密苑來一看,二十分鐘就修完了,以後就學修二十分鐘的,這是不可以的,因為我們修持已經很久了,觀想都已經很快而且很細密了,能在很短時間之內得到融入和住入的現象。所以每一個弟子,不可以因這裡只修二十分鐘,以後就以二十分鐘為標準,還是要每一節每一節都要清楚明白,要很深入且能夠住入,那麼久了修習慣了,時間就會比較快一點,因為熟能生巧的緣故。還有修法至最後時一定要唸百字明咒三遍、七遍以補充你修法的缺失,這都是很重要的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三年五月十八日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前幾回我們曾經談到所謂的壇法,我們所講的壇法還算是比較簡單一點。在西藏密宗來講,要築一個壇,必須要先選地。地,當然是包涵在壇法裏面。選地是比較複雜一點,現在跟大家稍微講到地的儀軌。
第一點是若要選地,一定要先觀察,也就是觀地,要去看這一塊地。要做個壇城,一個曼陀羅,必須要先看這一塊地。看地也是等於看地理。要看這塊地是否適合做壇城,自己很喜歡,又合於風水。這是第一點,亦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觀地。
第二點是只有在西藏密宗才會有的。你已經決定了這塊地來做壇城以後,便要乞地。乞地是什麼回事呢?就是你要到壇城曼荼羅的地點,然後點香跟地神請示:「這塊地是不是可以做曼荼羅,壇城?」講完以後,點香拜祭。回去就做夢,當天晚上所得的夢是很吉祥的,這是表示說這塊地是可以做壇城,這個地神已經答應。雖然你很喜歡這塊地,認為風水又好,假如沒有得到這個地神答應,也不可以做壇城的。這是第二點,就是乞求地神能夠答應把這塊地讓出來做壇城,或是你跟這塊地很有緣,可以在這裏做壇城。
第三點才進一步到淨地,你已經有觀地,已乞地,再來就是淨地,亦即是說要將這一塊土地弄乾淨的意思。乾淨方面有土的乾淨,好像是說在西藏密宗是把原來這些土,先入地挖掉一些,再鋪上乾淨的土,再配些新土,把做壇城的土弄乾淨。另外,也有做清淨的:洒大悲咒水或是洒淨。
第四點是攝地,什麼是攝地呢?就是說開始去建壇城時,去攝召所有佛菩薩、諸尊、本尊來到這一塊土地上面,這是攝地法。攝地法跟佈壇有很大的關連。就是召攝所有佛菩薩、諸尊,甚至地神來到這個曼荼羅,這是攝地。
攝地完了,最後才是界地,界地亦即是結界。在這個壇城,土地的周圍,做種種的加持跟防護的工作,就是結界。大家都知道怎樣去結界,結界有火網結界,有橛地結界,金剛牆結界,金剛火。界地。這是第五點。
密教築壇的地法,五種順序,就是「觀地」、「乞地」、「淨地」、「攝地」跟「界地」。單單地法,就已經有五個儀軌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五日
蓮生活佛於真佛密苑開示
今天跟大家談對治的事情。
我們曉得戒、定、慧是對治貪、嗔、痴。那我們每天在這裡修法是對治什麼?其實,每一個修法的項目也都是為了對治。
你假如不仔細體會,是沒有辦法明白,但假如你仔細體會,就可以知道。像我們在做召請,是對治什麼?是對治你自己跟佛沒有很親近,因為佛離你離得很遠,所以,才要召請,這是對治你自己跟佛沒有很親近。假如,你跟佛很親近,你就不須要召請。再說呢,我們為什麼要觀空?觀空,就是要對治你自己不空,你根本沒有空,所以才要觀空。假如,你已經空了,就不需要觀空。
那麼,這個壇城,在這裡做什麼呢?是對治你自己的不淨,不乾淨。壇城的莊嚴,就是要你清淨。假如,你的身體清淨,就不須要壇城,這個都是有相關的。那麼,為什麼要三光加被呢?因為你的身體沒有光明,心氣不平,才要三光加被。假如,你自己身體已經已經心氣都很平,有光,不須要三光加被,所以,這三光加被是要對治你的身體沒有光。這個都是對治,壇城、佛菩薩的放光、召請、觀空,完全是在做對治的功夫。所以,我們每一次要修法都是在做對治。像要觀想種子字,為什麼要教你觀想種子字呢?就是要對治你的因地不真,所以,觀想種子字就可以使因地變真。
我們每天晚上在這邊做功課,完全是在做對治的工作。
我們只曉得戒、定、慧對治貪、嗔、痴。不曉得,我們每天在這邊修行,做功課是為了對治,一樣都是對治。你跟佛沒有很親,只有在修行時候,才把佛召請來,假如你跟佛很親,你自己本身已經是佛,何須召請?就不用召請。你身體已經有光,何須三光加被?你自己已經非常清淨,何須壇城?這個完全就是在對治上下功夫。
所以,你已經成就本尊,有大成就了,事實上,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修法,你就可以不必修法。你已經是本尊,是佛,你就可以不必修法。所以,真正的成就者,到了無修、無證, 他不必再修了,無修,他也不必再證明,因為他本身就是證明,他本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修,叫做「無修無證」。
這樣子聽起來就很簡單明暸。能夠時時在修行之中,時時都是本尊的,就是開悟者。真正你成就了,就不用對治。還是在修做對治功夫的,那是在行大手印之中,而非成就大手印。
嗡。嘛呢唄咪。吽。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一九九零年十月三十一日
在金剛幕經裏面有提到七清淨,什麼是七清淨?七清淨的意思是講,每一個密教的行者,或者是出家的修行人,每天要做的七件事情。剛剛好我們明天要給一個新出家的人剃度,所以,今天談到七清淨,這是非常有意義的。這不只是出家人要每天做這七種事情,甚至於所有的行者都必須要做這七種事情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第一種事情,也就是每天都要做「懺悔」,懺悔不是說你一個禮拜才做一次,或者是一個月,或者是有水懺,梁皇懺才做一次懺悔,不是的。而是你必須要懺悔,從種種過去到現在,一切所行,其中有差錯的地方,意念上不對的地方,每天都一定要做懺悔,這是七清淨當中的第一個清淨,每天出家人、行者都要做懺悔的工作,這個比孔子所說的「一日三省吾身」少了很多,現在只要你一天懺悔一次。孔子還講一天要反省三次,反省的意思是做懺悔。
第二種要做「隨喜」,隨喜是什麼?看見別人做善事的時候,你要隨喜,甚至是做法會、功德的時候,你要隨喜,這是隨喜。第一是懺悔,第二是隨喜。隨喜是包括做一切善事,不管自己做,看人家做,大家一起做,少數人做,多數人做,通通要去隨喜、行善。
第三種要做「迴向」,迴向是怎樣呢?因為做種種的懺悔,隨喜的功德,你要收歸于一,收歸于一就是講要做迴向,你做了一件事情,你就迴向給自己的本尊,將來你要孌化成為本尊,甚至於往生到本尊的地方去,任何大小的福田,一律作迴向,往生到本尊的地方,每天都要迴向,任何一種事情都要做迴向。
第四種是要「定心」,什麼是「定心」?你時時要守住你的心,而不放逸,使這個心不散亂,這個時候你必須要做禪定的功夫,禪定的功夫是教你如何把你的心定下來,進入本尊的三摩地,禪定跟定心,這是第四種要做的。
第五種要做的是要做「供養」跟「禮拜」,每天你要做供養佛菩薩,供養三寶,供養佛、法、僧。每天都要做禮拜,拜佛,拜法,拜僧,天天要做禮拜跟供養。
再來就是「說法」,你要跟沒有信仰的人說法,有信仰的人要更進一步的說法。所以,說法有初基的說法,渡人來皈依佛,你在說法更深使初基的人能夠進入,由下士,到中士,到上士,這種叫做三士道。由下士,中士到上士,這樣的修行,經常每天要說法去渡人,去渡眾生,說法渡眾生是每一個出家人跟所有密教行者要做的,這是第六種。
第七種是每天都要修法,你自己本身也要好好的深入禪定,做修行的儀軌。我們規定每日一修,但是真正的出家人,或者是說密教行者,規定一天要四壇法。要修四壇就是早上起來一壇,中午吃飯一壇,傍晚的時候一壇,要睡覺以前一壇,這就是要修四壇法。這四壇法是以前密教規定的,我們一般人做事情是沒有辦法一日四壇,那所以我就規定每人一日一修,一日一修已經是很少了,真正的行者,出家人一天要四壇,睡覺前一壇,傍晚一壇,中午一壇,早上起來一壇,這叫做修四坐。
所以,這七種要項叫做七清淨。這七種清淨,就是每一天比丘、比丘尼跟密教行者、上師本身要做的七種事情。當有人問你出家以後你要做什麼事,你要懂得回答,每天做七清淨,這是密教金剛幕經裏面提到的。密教行者、出家人每天要做的是:懺悔、隨喜、迴向、定心、供養禮拜、說法渡眾生、修法,一共有七樣,就是七清淨。假如還有時間,你可以做別的,做一點增加福田的事,做一點善事,其它的,你就沒有時候去理那些是非了。
嗡,嘛呢唄咪,吽。
一九九二年十月十六日
蓮生活佛於 真佛密苑開示
這一次在香港,由於嗡恰克活佛跟桑桑活佛,送給師尊完全一座法王的法座,使我想起了傳承的問題。
所有的傳承,可以講都是佛的傳承,也就是「傳承」是來自虛空;人,只能講「認可」兩個字。
傳承都來自於虛空。我在書上寫:釋迦牟尼佛授記,阿彌陀佛付託,彌勒菩薩戴紅冠,蓮華生大士傳密法,就是虛空的傳承。
當初,大寶法王給我五方佛灌頂;薩迦證空喇嘛給我阿闍黎灌頂(還有很多灌頂也都是在薩迦證空喇嘛那裡取到的);吐登達吉上師送給我小的金剛鈴跟金剛杵(就等於是無上密的灌頂),然後,到樓上去朝拜歷代祖師,祖師有二位是密教的,一位是吐登達歷喇嘛(黃教),一位是敦珠仁波切(紅教)。
花教薩迦證空喇嘛給我金剛阿闍黎灌頂;白教十六世大寶法王的五方佛灌頂;黃教吐登達吉上師的無上密灌頂,這些都是很真實的,也就是等於是一種認可。
今天嗡恰克活佛跟桑桑活佛送給我法王的寶座,這也等於一種認可。而且,嗡恰克活佛把我的法相放在他自己法座的上方,這個就是認可。
我們已經有虛空的這些傳承,在人間又有很多的活佛跟上師認可你,外面所傳的盧勝彥沒有傳承,不知道是講的什麼就不知道了。
這一次到香港,我介紹說:吐登達吉上師是吐登達歷的傳承。吐登達吉上師轉過頭來親口跟我講,是甘珠活佛(甘珠呼圖克圖)認可的。這是人間的認可。
不管怎麼樣子講來講去,說來說去,人要認可自己,而不是被人家認可。大家要想清楚,你今天修行的證量誰知道?別人是不會知道的,只有佛知道,還有你自己知道,所謂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你今天修行到什麼程度,你自己當然知道:有沒有佛菩薩給你感應?你能夠發出多少證量?你能救多少人?度多少眾生?你自己的證量是真還是不真?是假的還是吹的?這些自己知道。
事實上,你自己的法王的證量,你自己開悟的證量,你自己神通法力的證量,只有佛知道,還有你自己知道:世間的這些認可都是表面的。
所以,花教薩迦空喇嘛的認可,十六世大寶法王的認可,吐登達吉上師的認可,嗡恰克活佛的認可,桑桑活佛的認可,這些都是表面的文章;真正能夠認可自己的,就是自己,還有佛。
嗡。嘛呢唄咪。吽。
一九九二年一月七日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在「入三摩地」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「妄想」,有妄想應該怎麼辦呢?一般在修練當中,一有妄想就要重新再做「九節佛風」,做九節佛風就是把意念專注在風息上面,當你再入定後又有了妄想還是要回到九節佛風,或是你有特別方法重新調回到「住心」上(也就是注意在一點上面)。
重新再找一個東西使你精神專一而不再打妄想,這個方法就叫「回住」,也就是回頭再來住心,假如沒有妄想就可以進入「細住」,然後進入「最細住」,「細住」剛開始都是注意在一點上面,最後進入「最細住」的時候,就等於住在十方三世的法界,「十方」以前講過就是廣大無邊,「三世」就是流通無盡。十方另一個意思是「沒有空間」,「三世」是「沒有時間」,你住在這個境界就稱為「法界」,根本就是在廣大無邊流通無盡的法界裏面。
你能在裏面住多久就多久,這個就是「法界大定」。「最細住」的法界大定,你能住多久就多久,沒有妄想,進入沒有空間和沒有時間的境界裏面,這不是用自己的思維去想的,所以有妄想你就要回頭重新再演練一遍「九節佛風」,沒有妄想就進入「最細住」,住於十方三世之中,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,「等流身」就是這個境界,也就是你的所有一切跟法界的法流融合在一起時叫「等流」。這個境界是很難講出來,要慢慢體會才可以了解到。
至於昏沉或打瞌睡,這是最下級的,也就是你連妄想都沒有而進入昏睡之中,如知道自己已經昏睡了,馬上要把眼睛張開,再用牙齒咬你的舌頭,讓他痛,痛了就醒了,馬上把胸部挺起來,精神就振作了,再把兩手相壓互推灌氣,再提肛,精神就會振作。睜眼、咬舌、挺胸、壓手、提肛,就不會昏睡。
今天談有妄想就重新再做住心的工作,沒有妄想進入最細住到十方三世法流之中。昏睡是可用五個方法對治的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三年四月廿二日
蓮生活佛於真佛密苑開示
據我所知,不管是印度的教派,或者是西藏的密宗,跟中國的道家,在內修方面都是異曲同工,都是差不多的。
印度的瑜伽教派裡面,有 KUNDALINI。KUNDALINI就是神火。就是說,神火藏在海底輪,只要把神火喚醒過來,經過脊椎骨這一條氣脈,通過七個神經叢,到了頂輪,到了梵天(輪)的時候,就可以入宇宙的光海。印度瑜伽的內修就是要喚醒 KUNDALINI ,也就是喚醒神火。
在西藏,神火就變成了拙火,也就是金剛亥母拙火定,這就是,你在修定當中,把丹田的火喚醒,丹田的火就變成紅菩提;在你身上千葉蓮花的就是白菩提,就叫做菩提心月液。白菩提下降到心輪,紅菩提也上升到心輪,在心輪結合在一起,然後,又通過脈輪開中脈,一直到頂(輪),出梵天(輪),進入毘盧性海。這就是西藏密宗先修氣,再運用氣來運明點,再開中脈,這就是氣、脈、點的內修。氣的形成跟開中脈都是要由拙火;這是西藏密宗的修行。
中國道家的修行,跟這兩樣也是很類似的,先通任、督兩脈,再開中脈。因為任脈兩脈一通的話,就可以行小周天,再行大周天,其中的功用,就是把精化為氣,把氣再化為神,神從中脈出竅,就是出陽神,最後的究竟,就是煉神返虛。(中脈就是衝脈)
大家想一想,道家的煉神返虛,瑜伽的KUNDALINI,還有西藏密宗的拙火定,就好像是同樣的東西,所以,修行,不管在西藏、在印度、在中國的道家,它們的內修,你把它融會貫通,你就可以明白,其中一定有它的真理在裡面。
為什麼印度的瑜伽,西藏的密宗,中國的道家,修行都有相通的地方?我們在修丹田大溫養法,其實,就是在練氣。中國道家的任督二脈,還有開中脈,跟西藏密宗的左、右脈跟中脈,豈不是就一樣嗎?印度瑜伽裡面的海底輪的神火,它的上升通過七輪(七個神經叢)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假如,在道教,修到能夠出陽神、煉神返虛;跟佛教匯歸毘盧性海、進入涅槃;跟印度瑜伽的進入宇宙的大海,都是一樣的得到真道的大法。假如,你研究了,而且,融會貫通了,你就可以相輔相成而成辦大道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八日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各位上師、各位同修大家午安,剛才我們做小型超度法會,在超度過程當中也有所見,此次不只是亡靈來,也有貓、狗的靈來,可見有人報名時也報家裏過世的狗或貓寫上了,所以有貓和狗來,這次是真正為六道眾生超度,不管那一道都到了。
剛好明天有義賣,很難得看到從遠地來的弟子,今天跟大家談護身符的事情,因這幾天有弟子寫信來問,說他的護身符戴在身上已好多年了,懷疑這個護身符是否還有效,他說戴在身上有時出去工作天氣很熱,符都泡了汗,身上又有味道,佛菩薩拈在身上會不會因他的味道不好就跑了,沒有效應了,懷疑這個護身符是不是還在保護他,所以提出這個問題,我也覺得應該把這個問題跟大家講一講。
有人問過師尊,加持過的護身符能夠保持多久,他的加持力有多久,有人講一個月要加持一次,也有講一年要加持一次的,不確定多久要加持,所以有些人對護身符也就失去了信心,另外還有弟子是這樣的,說他戴了護身符,照樣走路不小心也會跌倒,出門有時也會發生一點意外的擦傷,因而懷疑這個護身符到底有沒有效。所以今天特別為大家講護身符的問題。
我們要把護身符當成活的,有沒有效要看本身的心,你對他有信心,但是你不懂信心的表現方法,什麼是「不懂信心表現方法」呢?像我掛了十字金剛杵護身符在車上,每天早上上車時就向十字金剛杵合掌,合一個掌唸一個咒,然後再開車,所以現在你們有護身符會問,怎麼跟護身符合掌呢?因有些人是把護身符掛在胸前的,難道要這樣合掌嗎?(用手示範)其實不是的,只要每天拿起來在額頭上很恭敬觸一下,用天心觸護身符,然後再掛回身上。或是晚上睡覺前,上廁所及洗澡時把護身符拿起來,當要重新戴上時先觸一下額頭然後戴上,用你的額頭來觸護身符,表示對佛頂禮,即用頭去頂一個禮的意思,掛在車上的,上車時向他合掌,這就是一種恭敬,一種想念,這個護身符不用再加持,持續使用都有效。
平時我們看到有護身符地方,如密教行者的門口掛的大黑天,或者是在家裏面有貼著符就必須要跟他合掌,這表示恭敬,就如你到人家佛堂也要合掌一下,表示他家裏有佛恭敬他,如自家門口有供大黑天,你進門時也要跟他合掌,進到裏面看到密壇也要頂禮,表示心在佛在,有這個「心在佛在」就會相應,就會來保護你,所以護身符雖然不用拿起來跟他做大禮拜,不要用很多供品去供養,但是你要恭敬他,戴在身上的護身符,如拿起來掛在清淨地方,當你要再戴回身上時,要先拿起來觸一下額頭,然後再掛,這表示你很恭敬護身符的神,那麼他就會保護你,每一天都要做的,掛在車子的要合掌唸一個佛號咒語,如嗡嘛呢唄咪吽或阿彌陀佛都是很好的,就是你恭敬他如神在,那麼他就會保護你,如平時不理他也隨便亂丟就像破銅爛鐵一樣,需要他時才拿起來戴,態度又是很隨便,當然不會有效應,(護身符睡覺時是可以戴的),但是記得要恭敬是很重要的。你恭敬他,就會得到保護。
另外在密教裏有一種叫「觸解脫法」,他們很喜歡用自己的頭碰釋迦牟尼佛的腳,就是希望用佛的腳踩在你頭上,就可得到保護,也表示很恭敬佛的意思,這是密宗裏的「觸解脫法」。今天我們自己的護身符拿起來觸一下頭頂,也就是一種觸的解脫法。這樣大家明白了嗎?也就是說,這樣子護身符就有效,也就是每一天佛菩薩都在加持你,而不是你在加持佛菩薩,是你在恭敬他,他就會一直在加持你在保護你,這個護身符是要這樣用,因很多人不知使用方法,所以今天跟大家講解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八日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我們今天來談一談「正見」。所謂「正」,就是最正確的;「見」就是見解。
最近從外面消息傳來,大家很喜歡說「真佛宗是屬於邪的宗派」,但是,從來沒有人提過「真佛宗派是邪在哪裡?」他只是嘴巴講說「這個教派是邪的」,到底是邪在哪裡?他又講不出來。所以,我常常講,寫了九十五本書,第九十六本也在印(按現已出版一五二冊),書都公開,要挑出來「哪裡有邪」應該很容易,但是,他們都挑不出「哪裡是邪的」,既然挑不出來的話,我們真佛宗就是正的。
講「正見」,其實誰會比我更清楚什麼叫做正見?我最清楚正見了。真正覺悟的人達到正覺的人,一定是有正見的。任何一個宗派都是有它的正確的見解的,並不是隨便讓你講「是邪的」,就是邪的;講「是正的」,就是正的。佛法,我鑽研了二、三十年(二十幾年,還沒有到三十幾年),我確實知道每一個宗派的正見在哪裡?他們都不知道我們真佛宗派的正見在哪裡?
我知道每一個宗派的正見,像般若宗是以「空性」為正見;唯識宗以什麼為正見呢?就是以「萬法唯識」為正見;華嚴宗以什麼為正見呢?就是以「事事無礙,圓融」為正見;淨土宗是以什麼為正見呢?就是「即心淨土」依你的心就是淨土」為正見;禪宗以什麼為正見呢?禪宗以教你「正確的念頭」為正見。那麼,真佛宗以什麼為正見呢?大家知道不知道?我們先談小乘,小乘以「四諦」以苦集滅道」為正見;大乘以「中觀」以不偏於空,不偏於假」為正見。
真佛宗就是以「光明空性」為正見。
真佛宗為什麼以光明空性為正見?因為,我們修的是「光」,最後都要修向光明的,像我們修彩虹「光」,不死虹「光」,「光明」風脈,就是在修光(修光明)。光明是依什麼產生呢?依空性產生。常寂光土─西方極樂世界最高的淨土,什麼叫常寂?空性就是常寂;什麼叫光土?光明就是光土。所以,我們以西方極樂世界最高的淨土以常寂光土為依歸,也就是摩訶雙蓮池為依歸。常寂光土就是光明空性,這是最高的。
任何一個宗派都有它的正見,我們真佛宗就是光明空性為正見,其它的宗派就是空性,萬法唯識,事事無礙,即心淨土,正念這些為正見。
真佛宗,既然是有正見的宗派,當然是正的!哪裡來的邪的?你說我們邪的,你講出我們邪在哪裡?又講不出來;講不出來,真佛宗就是正的了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一九九一年九月四日
有一次在舊金山時,有一位弟子跑到飯店裏的客廳,要求師尊給他做「護摩法」的灌頂。當時我跟他講:「這樣子的灌頂是不如法的,因為在飯店的客廳,是不可以給人做灌頂的。」我請他到壇城前才給做灌頂。在這裏我要告訴各位上師及眾弟子,大家都要了解這方面的常識。灌頂並不是隨處都可以做的,必須具備兩個條件:
第一個條件是在壇城面前,第二個條件是上師本身要觀想自己成為要灌頂的本尊。這是灌頂前所必做的準備,已講很多次了,但是大部份的人不了解,以為師尊隨時隨地可以給人做灌頂。還好,這個弟子不是在廁所裏要求做灌頂。
事實上是這樣的,每一個上師在給人做灌頂時,須在很莊嚴的場所裏,不是隨時隨地可做的。且一般上師要做灌頂須先修這個法以後才做灌頂。如「黃財神」灌頂,就要剛修好黃財神法後再來做灌頂。如要做「地藏王菩薩」灌頂,也要修了地藏王菩薩法後才能給人做灌頂。這樣才如法。
有些上師要灌一個頂,先要修七天的法才做這個灌頂,不能隨便的。這也有兩個要訣,一個是壇城,一個是本尊。也就是在灌頂時的周圍,就是這個本尊的壇城。上師本身已化為這個本尊。以前大成就者在給弟子做灌頂時,還顯現空中壇城給灌頂者和所有弟子看,所有弟子都可看見空中顯現這個本尊的壇城,這個灌才如法。
當然受灌弟子和灌頂的上師,皆須具有很多的條件,雙方面條件假如能契合的話,這個灌頂就如法。所以宗派的上師和所有弟子皆需要有灌頂方面的常識,不是隨隨便便在旅館的客廳也要求師尊給他做種種之灌頂,這樣是不可以的。應該是要有壇城、要有本尊,這樣才如法,最好是修完這個法以後再求灌頂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三日
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
這一次在法會的時候談到密教的十事,也就是應該所學的密教事法十種事情,在密經裡都是提到十支,這個支的意思就是十事,也就是很重要的十種事,每一個密教行者都要了解這十種事。
第一種就是「壇」,密壇就是清淨修行的地方,壇不是很簡單像我們這樣佈就是一個壇,其實單單壇法認真講起來可能就要講好幾個月,因為密教裡面本身非常的複雜而且非常的多,其中的口訣也非常的多,有的人學了二十年,最起碼有大根器的也要學三年,有的學十幾年,不過大致上講起來密法十事要認真的學習,必須要有密教的基礎來學會比較快,完全不懂得密教,重頭開始的,至少要很多年的工夫,才能把這一門的學問學完。
單單這個壇在西藏講起來是講清淨,也就是所佈的壇地方一定是非常清淨的,這地方不像台灣,自己家裡面佛堂放在客廳,這是錯誤的。因為客廳人來人往的地方都不可以佈壇。第一個,眾生本身的氣是濁的,他一下子就把壇整個污染,所以壇本身就是要在清淨的地方,很安靜不閑雜不經常來往的地方;西藏本身的作法就是要把原來的土拿掉,換上乾淨的土,表示原來的土是污濁的,底下的土是乾淨的,上面的那一層土拿掉以後,再換上很好的土,甚至於他們講的香泥,泥土是有香味的,不是很髒的泥土舖在上面,佈壇法在西藏在這裡都是講求清淨。
在風水上講是藏風聚氣,什麼是藏風聚氣的地方?好像你從大門進到房子裡面,長的那一面,氣會流到那裡,短的那一面會只旋一下而已,好像這棟房子來講,大門(密苑)在那裡,長的方面就是在這一間(密苑),短的方面就是廚房,所以這一間是比較長的房間(密苑),氣流到長的地方,那裡是藏風聚氣的地方?第一個進來是最強的地方,第二個角落的地方才是藏風聚氣的地方。
所以佈壇的地方要選擇清淨,沒有閑雜的人來往,藏風聚氣的地方,有幾個要訣一定要懂得:這地方假如以前有人睡過就要灑淨。像我們本身修行過程當中,你假如覺得很疲勞想打瞌睡,按照經典的解釋是,你馬上要站起來經行,而且馬上自己的身體和壇都要灑淨,因為你身上可能有魔天天在干擾你,你每次修法打瞌睡,一定是昏沉掉舉,你自己業障很重有魔干擾;為什麼吃飯不打瞌睡?走路不打瞌睡?運動的時候不打瞌睡呢?游泳的時候不打瞌睡呢?為什麼每一次修法靜坐就打瞌睡呢?這就是有魔的干擾,若有魔干擾就要趕快起來作經行、作大禮拜,然後再灑淨。
佈壇隨時都要灑淨的,不是說灑淨過了,可保持五十年不用灑淨,只要有任何不清淨的地方就要作灑淨,大悲咒水灑淨,你自己覺得昏沈打瞌睡,你要自己預防自己灑淨,灑自己的身體和佛菩薩,灑淨、結界、佈壇、藏風聚氣非常重要,這是佈壇的第一個要訣。
所以密教行者先要懂得壇,沒有佈壇就沒有形象,沒有形象你不能誦經,就不能修密法。雖然師尊以前有講過,你沒有辦法佈壇,最方便的方法把壇想在虛空中就可以修了,這是高人才這樣作的。以前密教講,沒有錢佈壇,為什麼沒有錢佈壇?因為你沒有福份可以佈壇,因為你業障很重,修密宗一般來講都是有大根器的,你福份不夠來修密宗,當然比較不能相應,但是已經很方便了,因為師尊講過觀空,把壇建立在空中就修法,這是不捨一個眾生,所以才設這方法。
其實在密教來講,能夠修到密教就有很大的福份,有大福份的人一定能夠佈壇的,佈壇就要按照壇法來作,築壇有方法的,要面那一個方向,方向你要講究、地點要講究、主尊也要講究、佈壇的方法也要講究、到底要用什麼器具佈壇、花香燈茶果八供通通要講究的,所以壇城莊嚴你就樂於久坐修法,你壇佈出來自然有那氣勢出來,因為有這股氣能夠攝住你的心,我們今天先講佈壇要清淨要灑淨,然後要怎樣選擇藏風聚氣,氣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,要在中點的地方,壇城佈置就是要莊嚴,明天再講壇法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二年八月廿日
蓮生活佛於真佛密苑開示
禪定入三摩地,在佛教的好幾個宗派裡面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禪定之中,有很多的干擾,使你不容易真正的入於定中。其中有三個干擾的現象是非常明顯的:
第一個,打妄想。你明明想要定,但是妄想從來就不會停止,一坐下來,一直打妄想到結束,這其間根本連一個什麼叫做「定」都不知道,連一個清楚的念頭都沒有。也就是,你一坐下來就開始妄想,一直到金剛鈴一響,你已經想了那麼多事情,這個就是打妄想,你從來都沒有定,連一分鐘的「定」都沒有。
第二個,昏沈。一開始入三摩地,你就開始睡覺,睡到金剛鈴把你搖醒了,你還說「怎麼搞的睡得都不夠」,這是昏沈。反正不管怎麼樣,開始打坐入定了,你就準備睡覺了,一開始入定,你的頭就開始釣魚,而且還打呼,一直到金剛鈴把你搖醒,這就是昏沈。
第三個,散亂。你越想入定,它越不能定,一下子想東,一下子想西,覺得情緒很不寧;不坐還好,一打坐就越坐越煩,根本就是心浮氣躁,這就是散亂。這三個毛病都要克服,而且要看師尊在書裡面所寫的「如何入三摩地的方法」,慢慢地學習,慢慢精神專一,體會到你在入三摩地的時候,你的心是住在哪裡?
有很多人分析這個心,在禪定中有九住心。在禪定當中,分成九種心,其中有一種,叫做專住。什麼叫專住?你的心已經能夠定在本尊的臉上,或者定在本尊的咒字上而不移動,這就是專住,就是精神統一。
你的心,可以到什麼程度呢?可以到寂住。寂住,就是你的心已經寂滅,定在一種寂滅的狀態,就叫做寂住。
你的心也可以變成無住,你的心已經沒有了,「住」在哪裡都不知道,但是,這不是睡覺,這時候還是歷歷分明,也就是你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以前我講過「禪定」就是在睡眠和清醒之間,不是叫你睡著了,也不是叫你完全清清楚楚醒著。
醒著跟睡眠之間,就叫作﹁定﹂。這時候的心,假如是到無住的狀態,等於是跟宇宙的心合一了;寂滅的心,還剩下很微小的一點意識;專住的心,你至少能夠定在一個目標上面。
定,是很重要的,因為唯有在定當中,你才能夠清楚明白地看見你自己的明體,跟本來的面目。所以,禪定在很多佛教的宗派裡面是非常重要的。六度當中的禪定,就是內在實修的功夫。
你假如碰到昏沈、散亂、打妄想,怎麼辦呢?不如起來運動,或者作大禮拜,或者唸經,或者作懺悔、作迴向,都比你在那邊白白坐著還好。因為,假如在入三摩地中,你不能定的話,那是白浪費時間,不如唸經,作懺悔,作大禮拜,運動一下。等到你的心定下來,覺得心可以凝住了,你再來作專住的功夫;然後進到寂住;到最後進到無住的這種狀態。
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入三摩地的重要,及它的訣竅。
嗡。嘛呢唄咪。吽。
一九九二年二月十四日
蓮生活佛於真佛密苑開示
修行就是修無量心
替代的證量
密教的四層灌頂﹙一﹚
密教的四層灌頂﹙二﹚
灌頂和印證
悲智雙運
禪定的覺受
修法要細緻精微
壇城的地法
對治
七清淨
傳承與認可
昏睡的對治
瑜伽、密、道的內修
如何恭敬護身符
真佛宗的正見
灌頂要如法及雙方條件契合
壇城的佈置
專住寂住與無住